了解6大失智症徵兆助及早治療 這些細節超容易被忽略
【文·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三個月內「失智症徵兆」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大失智症徵兆。
失智症是一種會影響記憶、思考、判斷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疾病。由於其初期徵兆如記憶力衰退、情緒起伏大等較不易察覺,常被誤以為是單純的「年老健忘」而遭到忽略,導致病情惡化,影響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品質。因此察覺那些細微但重要的徵兆,是幫助患者及早發現並做出應對、延緩失智症的關鍵。
忘記家人名字可能是失智前兆!長輩「性情大變」要留意並避免直接衝突
觀察近三個月內網友針對「失智症徵兆」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最多人提醒務必注意「記憶力衰退」的狀況。失智症是一種大腦功能受損的疾病,與一般的正常老化、健忘不同,隨著時間推移可能會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有醫師示警「失智患者的明顯特徵就是短期記憶力嚴重衰退、注意力難以集中」,若發現家中長輩時常忘東忘西,「找不到東西像是鑰匙、遙控器那類的」,不妨再多觀察健忘的頻率及狀況,如果連「家人的名字都會叫錯」,時常忘記理應記得的事情,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則有蠻大的可能是失智症初期的症狀,建議及早就醫診斷。
除了記憶力減退的問題,若發現長輩「情緒與個性」有明顯轉變,如情緒起伏變大,或突然變得孤僻、暴躁等,也要留意失智症的風險。
便有網友無助表示爸爸「最近開始會生氣,吵著要去早就不在的地方」,疑似是失智症狀並請益該如何是好,引來留言建議「不要去否認、和他吵他說的事,用其他事轉移注意力」,會發生突如其來的情緒變化,除了是因為腦部受損外,也與病人本身有「病識感」,依稀能意識到自己腦部正發生病變有關,因此當下應避免與患者發生直接衝突以免加深他們的不安,平日則「多讓他跟別人接觸」、「帶他出去走走」,透過適當社交與外出,搭配專業醫療輔助,都是延緩失智症惡化的方式。
而若發現長輩開始「不再保有原有嗜好」,對任何事情都興趣缺缺、變得不愛社交時,也是失智症的警訊之一。就有過來人直言「老人癡呆初期症狀就是變得退縮,不愛社交、出門」。
由於失智症可能影響患者的語言能力、改變他們對周遭環境的認知與理解方式,導致他們在社交活動中容易覺得尷尬、不安,並且對以往的嗜好感到陌生,若發現家中長輩有此類轉變,務必要提高警覺。
失智症的症狀與正常老化類似,因此不易察覺且容易遭到忽略。若你家中也有長輩,不妨多加留意他們是否有以上提及的失智症早期徵兆,若有發現則應及早陪同他們就醫診斷,從關注每個小細節開始,用愛與耐心陪伴彼此走過每個階段!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
調查方法:
本排行係使用《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統計觀測條件之「失智症徵兆」相關討論則數。
觀測期間:2024/08/24~2024/11/24,共三個月。
觀測來源:討論區、社群網站、新聞、部落格(排除抽獎文)
快使用全台最全面的網路聲量工具——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帶您輕鬆用大數據看時事,了解民意風向、網友喜好!
【熱門時事難掌握?超夯話題都在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花10秒鐘訂閱OpView電子報,從此話題、趨勢不漏接!
《Social Scan 社群話題週報》:提供最新的熱門排行榜及熱門話題調查局,話題時事一把罩。
《Social Watch 洞察報告》:每月兩期,內含深度產業分析、議題拆解等精彩內容等你來挖掘。
想看更多排名主題?快快許願告訴我們吧
提供題目► marketing@eland.com.tw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