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為截肢官兵裝置「高科技仿生手臂」 開車、工作都沒問題

因為爆炸被截肢,要花多久才能回到日常生活?六軍團位於基隆的彈藥庫去年發生爆炸,導致2名官兵被截肢,但三總為官兵裝上高科技仿生手臂,他們已重返工作崗位,能夠利用仿生手臂扣扳機,連出國旅遊、打掃家務、開車也不是問題。醫師表示,這類技術未來有望運用在車禍、工安意外等導致截肢患者,帶給更多人希望。
基隆市祥豐街陸軍祥豐營區去年發生爆炸意外,9位受傷弟兄中,有7位傷勢穩定,另外2位較為嚴重,其中一人為洪姓中士,左前臂被炸斷、右大腿穿刺傷,被送到基隆長庚醫院前一度失去生命跡象,後來截肢保命。
三軍總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張智雅說,這兩名弟兄後來在軍醫局等單位幫助下,安裝造價300萬元的「高科技仿生手臂」,經過16周的訓練,包含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心理師等協助,順利在4個月後重返工作崗位,這是全國獨家技術,希望藉由這次經驗,讓病患重新回到生活軌道,也鼓勵更多陷入這類困境的傷者。
張智雅直言,在台灣需要截肢的個案,主要為戰傷、車禍與工安意外等,「遇到這類災難或意外,每個人的心情都低落」,但洪姓中士意志堅強又開朗,經過良好的帶領與學習,已可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上個月還和女友一起到日本自由行。
高科技仿生手臂使用者,藉由肌電訊號跟意志,展開為期4個月的訓練。張智雅說,像俄烏戰爭已持續一千多天,截肢患者達3萬多人,患者身心靈受創,不止肢體殘缺,心理跟同儕互動等都受影響,甚至無法回歸社會,統計顯示,有5成案例無法法回歸正常生活,雖裝上傳統義肢,仍可能遭受他人異樣眼光。
「但這個大家會覺得很酷」,張智雅表示,仿生手臂原則上可終身使用,有14項手指功能,包括抓握、倒水,甚至可以扣扳機,「以後回家可以幫忙掃地」。院方請德國原廠技師協助零件調整,提供客製化服務,目前國內只有三總有此技術,國家提供資源,透過完整訓練,讓患者順利回歸正常生活。
洪姓中士今天戴著這款陪伴他一年的高科技仿生手臂,現身台灣醫療科技展。他平常慣用右手,裝了仿生手臂的左手作為輔助手,可以喝開水、拿杯子等,「開車會比較麻煩,因為不好打方向燈」,另外一個比較困擾的是接合處較悶熱,以及手臂本身有點重量等,希望未來有機會使用直接嵌入骨頭連接肌肉的義肢。
國防醫學院目前已在研究3D列印的輔具,張智雅說,有助降低製作成本,造福更多需求者,不過仍須考量到材料的選用、舒適性等,至於洪姓中士提到的「骨整合系統」,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