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MLB/大谷翔平久違爆發雙響砲 達成大聯盟250轟里程碑

知名生乳捲驚見「捲捲的毛」!消費者崩潰:瞬間噁爆

多吃類黃酮食物有助減緩老化衰弱?專家教你如何在日常中攝取

本土麻疹個案+1!北部30多歲男接觸102人 感染源待釐清

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告,新增1例本土麻疹確定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疾管署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告,新增1例本土麻疹確定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疾管署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告,新增1例本土麻疹確定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11月13日及15日因出現發燒、疲倦、噁心、關節痛等症狀至診所及醫院急診就醫,後續出現咳嗽且仍有發燒並於11月20日出現紅疹及結膜炎等症狀,可能感染來源調查中,目前掌握就醫接觸者共計102人,本案預計監測至12月12日,今年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數為5年同期最高。



疾管署今天公布,新增1例麻疹本土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11月13日及15日因出現發燒、疲倦、噁心、關節痛等症狀至診所及醫院急診就醫,後續出現咳嗽且仍有發燒,並於11月20日出現紅疹及結膜炎等症狀,11月23日因症狀未改善再至醫院就醫,經醫院通報後檢驗確診。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個案於暴露期間無出國史,研判為今年第6例國內感染病例,可能感染來源調查中,目前掌握就醫接觸者共計102人。本案預計監測至12月12日。



羅一鈞指出,今年累計13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至40多歲,6例為本土病例,包含2起群聚,另7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2例感染國家為馬來西亞、2例為航空器群聚感染、其餘3例分別為泰國、柬埔寨及越南,今年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至2023年同期的0至2例,均為5年同期最高。



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儘速通報,且無需等待檢驗結果即送驗檢體,以利及時採取防治措施,且勿待自行檢驗結果陽性再行通報,以避免延誤防治時效。民眾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接觸史。



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疾管署表示,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盡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



另外,民眾出國期間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並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行為,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



今年上半年全球麻疹疫情驟升,主要集中於歐洲、東地中海及非洲等3區署,其中又以歐洲最為嚴峻,規模趨近於2019年爆發高峰;整體疫情於3月達高峰後逐漸下降,目前已回到往年同期水準,鄰近國家部分,泰國今年疫情嚴峻,8月起達每月千餘例之規模,截至9月2日累計報告4408例病例;越南胡志明市則於9月起疫情爆發,目前每週報告200餘例,正處高峰;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疫情則同往年水平。

麻疹 馬來西亞 疾管署

延伸閱讀

影/網傳疾管署「土皇帝」霸凌屬實 署長親上火線道歉

疾管署「土皇帝」霸凌成案!莊人祥道歉 涉案組長調職記過

網友爆料遭霸凌為牽涉標案利益 羅一鈞:均依規定辦理

腸病毒就診創10年單週新高 疫情高峰延到12月中

相關新聞

台鐵枋山至加祿電車線斷落雙向不通 啟動公路接駁

台鐵公司今天表示,下午枋山至加祿間發現電車線主吊線斷落,目前此區間路線暫時雙向不通,已立即在大武至枋寮間啟動公路接駁

賴政府執政一周年 農業部盤點農保、外銷等政策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農業部細數這一年來的施政成果,包含讓每一位實際從農者都能加入農保、獲新加坡同意我國生鮮豬肉進...

睡夢中驚醒!花蓮5:07發生規模4.2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發布第101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花蓮今清晨5時07分發生規模4.2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卓溪鄉,地震深度14.6...

孕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恐影響胎兒腎臟健康

孕期用藥須審慎,高雄長庚醫院最新研究揭示,孕婦若於中、晚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子女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將顯著增加。此...

雨彈狂炸高雄水溝出現「新神獸」 大學生問:能放颱風假?

高雄從昨天深夜到今天上午遭雨彈狂炸,陸續出現道路淹積水災情,有網友駕車上班到路成泥流河,三鳳宮前的幸福川快溢出道路,高雄...

影/大雷雨南橫公路交通中斷 高市緊急宣布:桃源4里停班1校停課

高雄各地今早大雨不停,台20南橫公路勤和路段便道預警性封路,復興里以上部落交通中斷,高市府宣布,桃源區復興里、拉芙蘭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