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明年1月中才脫離流行期 國中小染腸病毒個案激增

腸病毒疫情「居高不下」!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除了幼兒感染增加外,國小及國中個案也明顯變多;目前預估這波腸病毒疫情高峰推升到12月中旬,屆時單周就診人數上看3萬人次,預計推遲到明年1月中下旬才會脫離流行期。
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腸病毒上周並未新增重症,但是就診人數持續寫下今年新高,上周單周就診人數達2萬6077人,較前一周上升14.8%,超過夏季流行高峰外也直逼10年單周最高點,同時是十年同期最高。
李佳琳說,社區流行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無明顯變化,近4周克沙奇A16型佔比為40%,高於克沙奇A6、A2型,約各占15.4%。今年累計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 B4型各1例 ,其中5例為未滿1歲幼童。
羅一鈞指出,根據社區定點醫師反映,目前國小生及國中生腸病毒個案增加,症狀雖仍以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為主,但常發燒不明顯、但手腳紅疹較明顯。過往少見國中小學童腸病毒個案增加狀況,推估是受到免疫負債影響。
就診資料分析雖仍以0至4歲幼兒為主,占46%,但5至9歲兒童占比38%和10至14歲占比10%都持續增加。5至9歲和10至14歲就診人次單周分別增加16%和21%,高於0至4歲一成的增幅,與定點醫師國中小生個案增加觀察一致。
最新全國停課統計,第45周11月3日至11月9日,為單周331班,高於過去4年同周,其中幼兒園245班、國小28班、托嬰中心等其他機構58班。
羅一鈞指出,冬季腸病毒相當少見,上一次為2016年已經相隔8年;目前預估這波腸病毒疫情高峰推升到12月中旬,屆時單周就診人數上看2.9萬至3萬人次。疾管署也會行文給教育部,請他們留喔校園間洗手、消毒等措施。
疾管署提醒,大人返家務必先更衣、以肥皂或洗手乳洗手後再接觸嬰幼兒,且大人、青少年及孩童皆應遵循「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正確勤洗手,尤其是「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等時機,以降低腸病毒傳播的風險。
腸病毒感染者在發病前,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此時就有傳染力,在發病後一周內傳染力最高,且可持續隨著糞便排出病毒,時間可達8到12周之久,因此痊癒後仍應繼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
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