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籲提出「去煤時間表」 朝2035年減碳50%努力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20日於第29屆氣候峰會(COP29)中公布最新排名,台灣微幅進步一名,但仍居末段班,排名第60名。特派記者余承翰/亞塞拜然攝影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20日於第29屆氣候峰會(COP29)中公布最新排名,台灣微幅進步一名,但仍居末段班,排名第60名。特派記者余承翰/亞塞拜然攝影

學者建議,台灣在能源轉型及淨零工程推進上須採更前瞻的氣候行動,跟上國際淨零趨勢,提出「去煤時間表」;另有學者提議應提升2030年減碳目標、進一步朝2035年減碳50%的方向努力。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屆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9)11月11日至11月22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市舉行。

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今天表示,台灣歷年燃料燃燒碳排居高不下,人均碳排放量仍維持在約每人11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及到今年底,再生能源發電僅占總發電量的12.1%的趨勢看出;在能源轉型與國家淨零工程的推進上已面臨困局,極待採取更前瞻的國家氣候行動。

劉銘龍指出,台灣不能再以高用電成長情境推估碳排減量路徑;製造及住商部門必須加大節電與提高能源效率,將年用電成長控制低於2%;加速零碳和低排放技術發展,如碳捕捉利用封存和儲能發展。

此外,劉銘龍認為,當務之急應重新檢討台灣能源配比。據統計,台灣2005年煤炭進口數量約為6000萬公噸,一直到2023年仍有5800多萬公噸,用於發電及汽電占比超過7成;應該跟上國際淨零趨勢,提出「去煤時間表」。

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與歐洲氣候行動網(Climate Action Network Europe)今天公布今年對全球63個國家及歐盟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Performance Index Results,CCPI)評比結果,前3名從缺,台灣排名第60名。

環境部表示,CCPI的評比方法有爭議,不宜直接引用此評比結果評斷台灣減碳努力。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總監趙家緯認為,若從分項看來,再生能源評比由上次51名進步到43名,且再生能源成長趨勢上,由於不含大型水力的再生能源(以風力與光電為主)於初級能源占比,在過往5年間由1.81%增加到2.89%,所以被評為非常高,為全球前10名。

趙家緯也說明在CCPI的評比方法學中,基於各國經濟發展條件、歷史排放量趨勢,給台灣與韓國相對他國更加嚴苛的減碳責任,要求台韓應於2030年時將人均排放量降至2.5噸,相當於10年間須減量80%;相較之下,日本僅須減量65%,降至3.3噸,美國僅須減量56%,降至7.6噸即可。

趙家緯也提出4點建議,首先應提升2030年減碳目標、並訂定積極的2035年目標,至少往2035年減碳50%努力;強化深度節能政策,以能源使用總量負成長為目標;提出產業轉型對策,調降石化業規模;加速再生能源發展,從不要弱化屋頂光電開始。

再生能源 淨零 減碳

延伸閱讀

專家:減碳挑戰緊迫 政府、企業需更多協作

CCPI評比後段班 專家:能源使用總量負成長應為目標

川普如G20峰會佛地魔 存在感強但少有人直接提及

強制碳盤查範圍再擴大 環境部預告月底提出第三批名單

相關新聞

電價下月起擬漲6% 估904萬戶家庭每月多付百元

經濟部預計兩周內決定下月起的新電價,預估整體電價平均漲幅約百分之六,民生住宅及小商店用電調幅更高,介於百分之十一至百分之...

政策性紓困振興等政府發放平台 數發部第2季建置完成

根據數發部業務報告指出,針對政府緊急臨時並因應政策性的紓困、振興、補助等措施,建置「政府發放共用基礎平台」,支援政府辦理...

反傾銷 財部調查陸鋼品、啤酒

在美國對進口鋼鋁製品加徵百分之廿五關稅今天中午生效前夕,我財政部關務署昨天宣布,將對中國大陸產製進口的特定熱軋扁軋鋼品和...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見川普 台積電發聲明這麼說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預計在台灣時間4日凌晨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外媒報導稱台積電將宣布在美國投資一千億美元的計畫。 台積電稍早發聲明證實此事,台積電表示:「我們很高興能有機會與美國總統會面,並期待討

台電1月又虧97億 電價恐漲

台電最新成本結構出爐,一一四年一月虧損九十七億元,且台電自行評估今年還會繼續虧損,四月電價恐怕還有再漲的理由。電價審議會...

憂RE30漂綠 售電業籲暫緩

經濟部研擬推動「低碳電力RE30」的電力分艙制度,引發綠電售電業認為政府帶頭鼓勵企業混水摸魚「漂綠」,近百家售電業者昨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