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I評比後段班 專家:能源使用總量負成長應為目標

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與歐洲氣候行動網(Climate Action Network Europe)今天發布年度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2025,台灣由去年61名僅進步到第60名,各項指標評分不盡理想。專家表示,政府強化深度節能政策,以能源使用總量負成長為目標,但也認為這項評比不甚客觀。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表示,台灣這次由去年61名進步到60名,但仍屬於Very Low等級,在CCPI的評比方法學中,基於各國經濟發展條件、歷史排放量趨勢,給定台灣與韓國相對他國更加嚴苛的減碳責任,要求台韓應於2030年時將人均排放量降至2.5噸,相當於10年間須減量80%。相較之下,日本僅須減量65%,降至3.3噸;美國僅須減量56%,降至7.6噸即可;但若台灣將2030減量目標提升至符合淨零路徑的40%,則至少可將排名等級由非常差晉升一級。
趙家緯指出,本次評比中,再生能源成長趨勢名列第9名,是台灣表現最佳者,但其他與再生能源在總能源供應占比相關的指標表現仍差,評比中也認為台灣應達到目標為2022年31%和2030年50%,此指標要提升與石化業轉型跟運具電動化有關,因此不宜將這排名錯誤解讀為台灣再生能源政策規畫不當。建議政府應強化深度節能政策,以能源使用總量負成長為目標,再生能源也應加速發展。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高銘志表示,每年這樣的評比相當不客觀,中國大陸、印度的排名甚至都在台灣之前,然而低碳電力應該要成為一個重要指標,但如果將低碳電力納入評比的話,沒有核能的台灣名次可能會更後面,畢竟全球很少有製造業大國使用如此高比例的火力發電,去碳化已經是世界趨勢,台灣應是除煤優先而不是廢核優先,台灣與其在乎一個外國排名,更要專注的是台灣2030年的零碳供應鏈才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