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國球!職棒觀眾人數年增22%、68%關注世棒12強

根據1111人力銀行19日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有高達92.4%受訪者會在工作之餘特別安排休閒活動,最常從事的活動以「旅行」占多數(55.1%),其次則是聚餐41.1%、逛街購物39.6%、收看串流影音31.3%、觀看賽事28.2%。圖/1111人力銀行提供
根據1111人力銀行19日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有高達92.4%受訪者會在工作之餘特別安排休閒活動,最常從事的活動以「旅行」占多數(55.1%),其次則是聚餐41.1%、逛街購物39.6%、收看串流影音31.3%、觀看賽事28.2%。圖/1111人力銀行提供

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2024 WBSC Premier 12)於11月10日至11月24日展開為期15天的精彩賽事,中華隊確定晉級四強前進東京,精彩賽事也吸引全民關注。根據1111人力銀行19日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有高達92.4%受訪者會在工作之餘特別安排休閒活動,最常從事的活動以「旅行」占多數(55.1%),其次則是聚餐41.1%、逛街購物39.6%、收看串流影音31.3%、觀看賽事28.2%。

至於另外7.6%認了並不會特別安排休閒活動,主要原因是沒有動力53.1%、只想宅在家51.5%,以及不想花錢40.4%。

中華職棒聯盟統計,2023年球季的300場賽事,總觀眾人數高達180萬130名,相較於2022年的147萬1197名,買票進場人數明顯增加,年成長22.3%;再觀察中職平均進場人數7684人,跟去年相比成長了28%,且所有球團進場人數皆有明顯增加,說明了國民運動「棒球」不僅是國人的集體記憶,更是上班族排解身心壓力的重要休閒活動。

世界棒球12強賽如火如荼開打,有67.5%上班族表示有在關注本屆賽事,日前中華隊贏得漂亮從宿敵韓國隊手中搶到首勝,喚醒廣大上班族燃燒的棒球魂。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指出,有70.8%承認自己是棒球迷,其中包括一日球迷25.1%、本質球迷24.1%、啦啦隊球迷11.2%,以及戰績球迷10.4%。

這場眾所矚目的國際賽事,自然也少不了琳瑯滿目的應援商品,包括限量球衣、T-SHIRT、球帽、紀念球等,提供場邊球迷熱情加油刷存在感,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指出,有高達八成上班族願意花錢購買賽事周邊商品,平均每個人預計花費962元。且為了搶買球賽票,有35.6%會申辦銀行聯名卡,30.7%購買商品參加抽票活動、28.3%申辦球隊會員卡,以及13.1%會向公司請假到現場排隊購票。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表示,棒球運動發源在台灣起步早、國人熟悉度高,因此每逢大型國際賽事,極容易凝聚民族情感,一句「好想贏韓國」成為球迷們的共同吶喊,球場上的各種加油道具,形成了另一股獨特的造勢文化,近年魅力四射的啦啦隊女孩竄起,洗腦應援曲結合簡單易學的舞蹈動作圈粉無數以及賽後的歌手演唱會登場,皆是成功吸引球迷進場看球的一大賣點,更拓展了棒球人口的年齡層。

上述「上班族休閒現況暨瘋棒球」調查,是1111人力銀行自2024年10月21日到11月15日,針對會員進行網路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為1,344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正負2.67。

上班族 世界棒球12強 中華職棒

延伸閱讀

12強賽/中華隊前進東京帶動棒球熱 8成球迷願掏錢買周邊商品

中華隊前進東京 卓榮泰:向世界證明水準 成為棒球王國

影/中華隊前進東京 卓榮泰:用實力證明台灣有一流棒球水準

12強賽/首輪被淘汰 韓職遭酸井底之蛙

相關新聞

阿茲海默症2新藥要價逾150萬 用藥資格須過4關卡

國外兩大阿茲海默症新藥已陸續取得食藥署藥證,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正參考國外資料擬定用藥指引。本報取得初步使用建議,共四大關...

零關稅生效 「紐乳」價格仍未降

台紐經濟合作協定今年起全面生效,紐西蘭進口液態乳零關稅來台,然而市售約一公升的紐西蘭鮮乳每瓶仍要價一二○元,業務通路價格...

台大公衛專家:3月超額死亡降 但麻疹疫情創6年新高

國內因急診壅塞,病人延後治療及新年假期等原因,2月超額死亡達29%,創新冠疫情後新高。台大公衛學院流病及預醫所教授陳秀熙...

輪班間隔短 客運違規率升至近4成

汽車客運業疲勞駕駛釀禍時有所聞,據勞動部最新公布二○二四年專案勞檢,發現汽車客運業處分率從二○二三年的百分之卅一點四,升...

監所醫療費缺口 擬挪罕病預備金

矯正機關收容人增加,許多受刑人為長刑期或高齡者,造成醫療需求增加。健保總額歷年編列用於監所醫療預算未大幅成長,去年產生二...

近5年嬰幼兒受虐增 逾8成父母下手

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但嬰幼兒受虐比率卻逐年升高,衛福部保護司最新統計顯示,平均每年接受二千名嬰幼兒受虐通報,超過九成三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