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何時喝咖啡較好?營養師曝2個時間點、這樣攝取咖啡因加速燃脂不復胖

坎城影后驚爆驟逝!罹患罕病2年不放棄 享年43歲

LINE出包快更新!「自動備份頻率」異常 聊天記錄恐全消

貼近無依老人需求 老盟盼倡導關懷人制度化、深入社區

老人福利聯盟秘書長張淑卿呼籲,倡導關懷人未來邁向制度化,並從機構進入社區。記者林琮恩/攝影
老人福利聯盟秘書長張淑卿呼籲,倡導關懷人未來邁向制度化,並從機構進入社區。記者林琮恩/攝影

台灣人口高齡化趨勢明顯,部分高齡者因無家屬或家庭功能不彰,被安置在老人福利機構中,或獨居於社區,因缺乏支持系統,無法有效表達自身需求。老人福利聯盟民國102年起推動「倡導關懷人」概念,作為獨居長者的「類家人」,現於全台405家老福機構服務,秘書長張淑卿說,盼倡導關懷人未來邁向制度化,並從機構進入社區。

無家人的長輩,常會自卑、不願參加機構、社區活動。張淑卿說,倡導關懷人概念類似「專業志工」,必須經過基礎訓練,完訓後經面試,進入進階訓練,並在實習後才實際服務高齡者,以每周2次的頻率進入機構服務,主要任務為陪伴無依高齡者,鼓勵其參與活動,增強社會連結,並觀察身上是否有遭受老人虐待的跡象。

老人福聯盟常務理事黃松林說,老盟與22個民間團體合作,截至今年共訓練895位關懷倡導人,進入全台21縣市,共405家老福機構,服務個案共2257人,在高齡者權益保障、生活關懷上有許多幫助,讓高齡者「不至於輸在人生終點上。」

張淑卿說,老盟推行倡導關懷人超過10年,直至去年才被納入衛福部社會福利「主軸計畫」,並納入地方政府社福考核項目,硬性規定縣市應推展倡導關懷人,但目前全台1500多家收容高齡者的機構中,僅老人福利機構設有倡導關懷人,其他如住宿行長照機構、身障機構、護理之家等,均尚未納入。

「獨居、無家屬、家庭動力薄弱的高齡者愈來愈多,倡導關懷人應制度化,並走入社區。」張淑卿表示,內政部列冊關懷的獨居老人約67萬,且因地方通報方式採被動通報,此數字恐怕還有低估,在社區未進入機構的長者,也面臨因數位落差,與外界斷聯,遭遇詐騙,或難以應對天災等狀況,亟需倡導關懷人介入協助。

衛福部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說,老人福利機構安置許多孤苦無依長者,倡導關懷人承接其陪伴、扶助等項目,可幫助無依長者在心態、實質生活環境上獲得改善,若經費許可,將與老盟等民間團體討論,如何將既有的倡導關懷人制度,擴大至住宿型長照機構、社區,讓社會邁向自主、自立、共榮、永續的目標。

衛福部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說,若經費許可,將與老盟等民間團體討論,如何將既有的倡導關懷人制度,擴大至住宿型長照機構、社區。記者林琮恩/攝影
衛福部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說,若經費許可,將與老盟等民間團體討論,如何將既有的倡導關懷人制度,擴大至住宿型長照機構、社區。記者林琮恩/攝影

獨居老人 長照 高齡者

延伸閱讀

屏東南州金牛陣 戴明志號召軍人弟兄傳承客庄文化

感謝對弱勢的無私奉獻 南市議會頒發4個社福團體慰問金

嘉南藥大USR團隊赴日本交流 社區營造地方創生深化合作

2024退休力大調查/老人不老!高齡者健康得分優:65歲不再是人生分界

相關新聞

國際IP角色襲台 學者籲多獎勵本土

地方政府近年興起結合國際知名IP辦活動,高人氣的吉伊卡哇、角落小夥伴、海綿寶寶等都成了活動主打,二月落幕的台灣燈會也首創...

醫療調解沒期限 醫病都折磨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去年元旦上路,醫療爭議處理強制先調解,即使當事人逕行提告,院檢也須先移付調解。彰化蕭姓老翁去年因...

台灣45%罕病家庭 不只1人罹病

罕病法立法至今廿五年,罕見疾病基金會昨公布首份「罕病病友生活狀況及需求普查」,罕病家庭除病友本身,三親等內有其他家人罹患...

畜牧司前司長遭彈劾 陳吉仲出聲力挺!稱雞蛋過剩是因「政治操作」

監察院今表示,農業部畜牧司前司長張經緯職掌雞蛋緊急調度相關計畫執行情形實際的管理及監督不當,包含專案進口雞蛋逾期數量達5...

台東規模5.7地震威力相當「0.18顆原子彈」氣象署:是獨立事件

地牛翻身,中央氣象署今天發布第114070號地震報告,台東今天下午1時9分發生規模5.7地震,震央位於臺灣東部海域,地震...

明起4天雷雨狂炸!周日低溫急凍僅10度 下周挑戰寒流

今天天氣穩定溫暖,但明天起受鋒面影響,一連4天全台各地都要注意陣雨或雷雨,周六還有強烈冷氣團接力,周日氣溫明顯轉冷,中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