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最強缺電概念股?雲豹能源全年展望樂觀 卻遭酸是「吸血台電」

冰存米飯不能完全放涼!趁熱裝入保鮮盒 留住濕潤口感別冷藏

獨/金秀賢醜聞後首露面來台生變? 高市府與航警未開會透玄機

消基會抽查香菜 12件中就有11件檢出農藥殘留

芫荽(俗稱香菜)屬繖型花科蔬菜,常見於特色小吃或火鍋沾料。圖/消基會提供
芫荽(俗稱香菜)屬繖型花科蔬菜,常見於特色小吃或火鍋沾料。圖/消基會提供

俗稱香菜的芫荽常見於特色小吃或火鍋沾料,其獨特香氣讓許多人喜歡,也有人不愛。因過去國內外抽查香菜,常有農藥殘留情況,消基會為了解現況,今年5月在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等六都的傳統市場購買共12件芫荽(香菜),其中有11件檢出不得檢出的農藥殘留,提醒消費者食用時,要特別留意。

芫荽(俗稱香菜)屬繖型花科蔬菜,原產地在歐洲地中海一帶,含有維生素A、C、B1、B2、K、胡蘿蔔素,以及豐富的鈣、鐵、磷、鎂等營養價值。消基會本次調查測試410項農藥殘留及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農藥檢測,今天發布結果。

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表示,這次12件樣品有11件檢出農藥殘留,檢出的農藥殘留共28種,其中23種非屬芫荽或草木本植物類可使用農藥,其中也檢出今年4月1日已公告不得再使用的「陶斯松」(殺蟲劑),雖然緩衝期有一到三年,但這顯示農民可能對於用藥知識未有認知。

消基會指出,「陶斯松」與「甲基陶斯松」是國際間廣泛使用的有機磷殺蟲劑,常作為環境用藥,用來防治蚊子、孑孓、蟑螂、螞蟻等,若吸入剛噴灑陶斯松地區的空氣,可能會產生各種神經系統的影響,例如頭痛、視力模糊、頭暈、噁心、腹瀉和心悸等情況,如果人類長期、過度暴露在這類藥劑中,也會危害人體的神經傳導,特別是嬰幼兒、孕婦等族群。

消基會秘書長陳雅萍表示,雖然香菜一般用量少,但農藥、以及香菜富含的鉀離子容易被人體吸收,其殘留對人體還是有影響,因此本次特別做調查,也請消費者、政府單位特別注意。

消基會董事長鄧惟中表示,本次調查樣品都是在傳統市場購買,目前傳統市場較缺乏溯源,政府應追蹤不合格樣品來源,追查不合格原因,並輔導農藥的使用,改善產品品質。也應釐清殘留原因,針對可能的濫用、誤用或汙染問題,提出相對應的栽培管理對策,並建立農民正確使用農藥的觀念,避免問題再次發生。

消基會也提醒消費者,清洗蔬果時採「浸泡」、「沖洗」、「切除」3個清潔步驟。將蔬果浸泡在水中約3分鐘,讓表面的農藥溶解,之後打開水龍頭,用流動的清水沖洗蔬果,讓水流把殘留的農藥帶走,最後使用刀具切除蔬果的蒂頭、根部或表皮等不容易清洗的凹陷部位。在烹煮時,將鍋蓋打開讓農藥揮發,以降低殘留農藥風險。

此外,香菜容易枯黃、腐爛,也不易保存,消基會建議,挑選葉片與莖部顏色為翠綠色、菜梗沒有斷裂者為佳,若已經腐爛或發黃則不要食用。香菜鉀含量高,慢性腎臟病患者要注意食用量。

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表示,這次12件香菜樣品有11件檢出農藥殘留。圖/消基會提供
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表示,這次12件香菜樣品有11件檢出農藥殘留。圖/消基會提供

消基會 農藥殘留 香菜

延伸閱讀

影/消基會44周年慶 台科大教授鄧惟中接任董事長

邁向數位轉型 台科大教授接掌消基會 鄧惟中:將增資訊及資安長

恐誘肺癌!日本進口糙米「無機砷」超標 違規下場曝光

富豪「後花園」?高爾夫球場違法農藥挨罰百萬 今小白球仍滿場飛

相關新聞

成人5癌篩檢 乳癌陽追率最高

去年有四八一點九萬人次的國人接受免費成人癌症篩檢,包括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與肺癌,每一百名陽性反應個案中,八十...

菸害防制法新法滿2年 電子煙吸食人數不減反增

菸害防制法新法於二○二三年三月廿二日起施行,重點為禁止電子煙、嚴管加熱菸及其必要組合元件,提高禁止吸菸年齡至廿歲等,但上...

最新研究!癌友維持肥胖 5年後存活率比正常體重者多10%以上

常有人說「健康從減肥開始」,不過當疾病侵擾時,身體多出的「份量」或許能夠成為救命的關鍵。最新研究指出,在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癌症病患中,體重達到肥胖標準的人,五年後的整體存活率比正常體重者整整高出10%以上。

最大震度3級!高雄甲仙12:23發生規模4地震 6縣市有感

中央氣象署今發布第114075號地震報告,高雄今中午12時23分發生規模4地震,震央位於高雄甲仙區,地震深度14公里,屬...

家寧露面聲明影片7小時衝59萬流量 Cheap白話翻譯5重點

YouTuber家寧日前透過律師發布聲明稿,昨天深夜透過她經營的YouTube頻道「秘月期POPOO」,發布4分鐘影片「...

80歲免巴氏量表聘請外籍看護 拚7月底前上路

立法院去年底通過就服法第四十六條修正案,開放八十歲以上長者,或七十至七十九歲罹患癌症二期以上者,免巴氏量表可聘請外籍看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