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昌隆 藝地重生」揭幕 廢棄纜繩、鋼纜變身裝置藝術品

台灣港務公司基隆分公司今在國門廣場,舉辦「基地昌隆 藝地重生」再生藝術品揭幕活動,除了展出雕塑藝術家康木祥用廢棄纜繩,為基隆創作的「毛小孩」作品,另在港區展出康木祥用台北101大樓廢棄鋼纜創作的3件作品。
交通部次長林國顯、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基隆市長謝國樑、基隆市議長童子瑋、國立台灣海大校長許泰文、基隆港務分公司總經理高傳凱、台灣港務港勤董事長陳榮聰、台大特聘教授學林敏聰、國立清大特聘教授李瑞光,今天出席揭幕活動。
港方表示,希望透過作品將藝術氣息與基隆港相融合,呈現海洋蛻變具有「重生」的意境。基隆港擁有豐富的在地人文氣息及生態環境資源,藉由重生藝術作品向民眾傳達基隆港的歷史人文,也展現港務公司關懷社會人文,同時達成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責任消費及生產與多元夥伴關係社會責任。
港方說,康木祥的作品享譽國際,近期發起「生路──生之旅,島之遊」藝術行動,一路從台北出發到各地,透過作品串聯全台傳達永續創作,強調每項物品其生命的珍貴及生態的重要。
這次在國門廣場展出康木祥「毛小孩」1年,鋼纜作品「迴生」在東岸旅客中心中正路外側廊道、「如意生命」及「宇宙生命」在西岸旅客中心各展出2年,強調基隆在地的人文關懷與環保再生重要性。
林國顯說,抽象藝術依每個人的經驗跟觀察會有不同的體會,歡迎民眾參觀這些作品,並自己去詮釋作品的意境。港公司在基隆最重要的目的是協助經濟發展,並讓民眾可以越來越親近港埠,希望基隆港變成綠色港口,導入可持續、可負擔的能源、保育海洋生態以及融入多元文化。
謝國樑表示,「毛小孩」與鄰近轉運站LED看板上的橘貓相互呼應。藝術家透過回收纜繩創作,一方面見證基隆與台灣、港務與經濟發展的歷程,也可以為國民廣場創創藝術氛圍,讓市民及旅客擁有更多藝術氣息。
李賢義提及在經濟發展及港口建設同時,基隆港非常重視環境保護,採行許多諸如減少碳排放、推動綠電等各項優化措施,減少港口運作對海洋生態的影響。現在用再生藝術理念,向基隆市民同步推廣永續再生思維,展現港務集團合作永續的企業價值觀。
童子瑋說,港灣是基隆重要的資產,海洋廣場及國門廣場提供居民休憩及展覽活動的空間,是基隆人的驕傲。非常謝謝中央跟地方的通力合作,促成此次藝術品的展覽,用藝術展現基隆的美,希望未來可以吸引更多觀光客來基隆,來基隆深度旅遊。
康木祥說明創作理念,指到基隆港邊勘察環境後,決定用廢棄的纜繩創作。纜繩上的汙垢象徵「歷練」,無法完全清理,就特意保留。纜繩的一生只有「拖」跟「磨」,沒有休息,也代表著台灣人打拚的精神,纜繩的一生如此辛苦,希望重生後更能被看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