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竊賊偷走智取店10萬元 急逃逸 途中車禍斷腿

PLG/42歲野獸灌籃? 林志傑還原當下笑喊「瞎」

腸病毒就醫2.1萬人創新高 8歲童雙腳無力 重症入住ICU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腸病毒重症男童狀況。記者李青縈/攝影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腸病毒重症男童狀況。記者李青縈/攝影

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上周就診人次達到2.09萬人次,上升4.7%。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就診人次的增幅雖趨緩,但仍為10年同期最高以及今年單周最高。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預估,腸病毒疫情高原期會持續到11月中下旬,高峰就診單周上看2.2萬人次,預期12月底才脫離流行期。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5周即11月3日至11月9日的門急診就診計2萬913人次,較前一周就診人數1萬9982人次,上升4.7%,疫情呈上升趨勢且處高原期。

李佳琳指出,腸病毒上周新增3例D68型輕症,個案皆在南部,年齡介於2至18歲,都痊癒、恢復良好;上周也1例腸病毒重症,為首例克沙奇A16型重症。

防疫醫師林詠青說,重症個案為南部8歲男童沒有潛在病史,11月初出現雙腳無力、疼痛等症狀,先在診所就醫並開立口服藥物,雖然症狀一度改善但當天又發燒,因此隔天再度就醫,發現口腔內有疱疹性咽峽炎、步態不穩,安排醫院轉診。由於懷疑併發腸病毒重症,收治加護病房,後續症狀改善迅速,住院第6天出院。根據疫調,同住接觸者沒有症狀,同學中有一例疑似症狀,但不能排除是無症狀者傳染所致。

今年累計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 B4型各1例 ,其中5例為未滿1歲幼童。

社區流行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近4周克沙奇A16型占比達37.7%,高於克沙奇A6型、占17%。第43周即10月20日至26日全國停課統計為單周347班,高於過去4年,其中幼兒園263班、國小27班、托嬰中心等其他機構57班。

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持續採行相關預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居家及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等,才能防範社區內不同型別腸病毒之感染與侵襲。

另,請家長及教托育人員留意學童及嬰幼兒健康狀況,如孩童經醫師診斷為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或至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如出現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至大醫院,以及時獲得妥適治療。

疾管署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盡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疫情 疾管署 腸病毒

延伸閱讀

嚇!流感重症破200例 重症、死亡數雙創10年同期新高

雲林腸病毒疫情入冬反常升溫 10月至今停課班級數286班

高市尚未脫離腸病毒流行期 衛生局籲提高警覺

腸病毒疫情創10年同期新高 2原因致罕見秋冬流行

相關新聞

敏感族群少出門 明天北部空品「紅色警戒」

環境部空氣品質監測網預告,明(26)日高壓迴流,環境風場為偏南風至西南風,位於下風處的北部,汙染物稍易累積,午後受光化作...

TPASS 2.0首月回饋來了!3.6萬張電子票證今起開領

為擴大TPASS政策嘉惠範圍及鼓勵民眾搭乘公共運輸,交通部於2025年1月推出TPASS 2.0公共運輸常客優惠回饋,截...

國家級警報響 上午9時40分花蓮縣地震、7縣市震度3級以上

上午9時40分發生有感地震,預估震度3級以上地區:新竹、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宜蘭、花蓮。中央氣象署針對花蓮縣發布災防...

成人5癌篩檢 乳癌陽追率最高

去年有四八一點九萬人次的國人接受免費成人癌症篩檢,包括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與肺癌,每一百名陽性反應個案中,八十...

菸害防制法新法滿2年 電子煙吸食人數不減反增

菸害防制法新法於二○二三年三月廿二日起施行,重點為禁止電子煙、嚴管加熱菸及其必要組合元件,提高禁止吸菸年齡至廿歲等,但上...

最新研究!癌友維持肥胖 5年後存活率比正常體重者多10%以上

常有人說「健康從減肥開始」,不過當疾病侵擾時,身體多出的「份量」或許能夠成為救命的關鍵。最新研究指出,在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癌症病患中,體重達到肥胖標準的人,五年後的整體存活率比正常體重者整整高出10%以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