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龍年效應不再 醫:「單身生育」諮詢近6成 盼修生育法
國慶寶寶過往被視為全年生育率指標,今年適逢龍年,國慶日當天出生的新生兒數量卻奇慘,各大醫療院所都是零星數量。根據統計,截至9月的出生人口比去年同期少了2000名,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胡玉銘表示,龍年效應消失,人口推估恐失守13萬人,生育政策應開放單身女性可進行人工受孕。
胡玉銘說,台灣今年1至9月新生兒僅97,733人,相較去年同期的99,652人,減少了1,919位新生兒。以過去「婚育一體」的觀念,國人非婚生子女率僅約4%,但現代人普遍晚婚晚育,等到有養育小孩的經濟基礎時,大多已超過30歲,生育黃金年齡剩不到5年,高齡生育對產婦及小孩造成健康風險。
新生兒的減少是來自「社會結構」轉變,不婚族增加,但未婚族對於生育規劃卻相對積極。胡玉銘提到,近年至生殖中心求診的未婚族持續增加,增加近6成,代表台灣人並非「不生」,而是「不婚」。不少民眾雖然處於未婚狀態,但先至醫療機構諮詢、檢測生育力,甚至先行凍存生殖細胞。
「無婚姻規劃,但有生育規劃。不孕症專科醫師黃馨慧表示,台灣社會已有諸多變遷,包括同志婚姻合法;諮詢「單身生育」的民眾愈來愈多,少子化政策、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應該納入單身生育的族群,讓非婚女性、女同志有機會投入生育,也保障女性生育自主。
面對臨床上未婚族的大幅成長,黃馨慧認為,法規修訂應貼近台灣社會現況,龍年效應的消失,示警台灣出生人口已進入下滑階段,政府應儘速拿出對策。她強調,來到生殖門診諮詢的未婚族連年增加,絕非只是單純「年輕人不生」的問題,而是「婚」及「育」並非一定要綁在一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