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樂天女孩8位重量級成員離隊 籃籃最新動向曝光

股匯雙殺…新台幣貶破33元改寫近9年新低 匯銀人士:預料中

陳啟昱涉台鹽綠能掏空案 法院裁定再延押2月:未完全坦承

飲控了體重還是變重?營養師曝「8大」原因:別被數字綁架

營養師高敏敏分享體重起伏大的8大原因。示意圖/ingimage
營養師高敏敏分享體重起伏大的8大原因。示意圖/ingimage

減重的人時常有疑惑,「為何我已經在控制飲食了,體重還是變重了呢?」對此,營養師高敏敏分享體重起伏大的8大原因,並指出量體重最好每天固定時間和狀態下進行,這樣才能得到「最準確」的數字。

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發文,表示很多人天氣變化大,一夜之間就胖了兩公斤,明明運動了、飲控了,體重怎麼變更重了呢?她指出體重起伏大的原因有哪些:

1、喝水量多寡

水分是影響體重的關鍵之一,當攝取大量水分時,體重可能會增加,但不必過於擔心,這只是暫時的,因為水分會經由代謝排出,喝水能提升新陳代謝、提高減重效果,還能減少口渴與飢餓感,因此,千萬不要因為減重而避免喝水哦。

2、鈉含量攝取過多

當鈉攝取過量、導致細胞的滲透壓平衡失常,就會造成水腫,使身體儲存更多水分,如果想讓多餘的水分及鈉排出,可以多攝取幫助利尿及高鉀的食物 ,如香蕉、西瓜,做到「留鉀排鈉」。

3、精緻澱粉攝取過多

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比例高,身體也會儲存水分(因為身體需要較多的水分去儲存碳水化合物中的醣類),但營養師提醒大家,碳水化合物不是敵人,適量的碳水是必要的,選擇非精緻澱粉,均衡飲食才是王道。

4、生理期前後

女生們應該都懂,生理期來時荷爾蒙波動,存水脹氣很正常,不過別擔心,過了這幾天就會恢復囉。

5、流汗、尿液量影響

身體水分流失時,體重自然會下降。

6、糞便堆積量

太多糞便囤積在體內時會增加體重,而且還會全身不對勁,糞便排出時,腸內的脹氣也會一起排出,所以要多吃高纖維食物,定時排便很重要。

7、壓力荷爾蒙過高

跟女性生理期前後原因有些類似,當壓力荷爾蒙上升時,身體會儲存更多水分,所以放鬆心情、適當紓壓,別讓壓力成為你減肥的絆腳石。

8、肌力訓練

進行肌力訓練時,肌肉纖維可能會被撕裂,而肌肉修復時會儲存水分,所以運動後有些部位如果有點浮腫不用太擔心,過一兩天就會消散了。

高敏敏也提醒,要增加1kg體重,需要攝取7700kcal的熱量,所以一天突然胖2公斤是不可能的。總結,量體重最好每天固定時間和狀態下進行,這樣才能得到最準確的數字,同時也要注意體脂肪和肌肉量,數字不等於體態,別被數字綁架了。

減重 營養師

延伸閱讀

南瓜解便祕、防中風!營養師推「搭配5食材」效用加乘 洋蔥、牛肉入列|元氣網

兒茶素比綠茶還多!抹茶8大超狂好處,減重、失眠、抗憂鬱都要喝|元氣網

維生素A比蘋果高60倍!「熱帶水果之王」芒果護眼又養顏,教你去皮切、旋轉切...3種切法不浪費果肉|元氣網

吃腦補腦恐增腦中風、血管性失智風險!12種補腦食物一次公開|元氣網

相關新聞

弱勢家庭困窘 三餐變兩餐想辦法活下去

物價飛漲,弱勢家庭負擔更顯沉重。家扶基金會去年底對扶助的弱勢家庭問卷調查,自覺伙食費有困難的家庭高達百分之五十四,百分之...

台中5寶爸原承諾不再生突又晉升「6寶爸」近況曝光

台中30歲江男,2020年底以「5寶爸」籌孩子醫藥費要賣嬰兒推車引熱議;市議員江和樹今天到江男工作的汽修廠探視,得知江男...

今年健保總額9286億元新高 民團憂保費調漲

今年健保總額拍板,首度突破九千億元,成長金額史上新高。衛福部社會保險司代理司長陳真慧說,今年度健保總額成長率百分之五點五...

麻疹疫苗詢問度飆高 診所缺貨

麻疹疫情延燒,確診者足跡遍布多處,部分民眾搶打疫苗,卻撲了空,臨床醫師呼籲,衛福部釋出公費麻疹疫苗,供高風險族群自費接種...

食物中毒擴大32人中鏢!饗饗信義店想復業遭打槍 北市府說重話了

饗饗微風信義店爆出疑似食物中毒,北市衛生局直至今天下午持續接獲醫院通報就醫,已累計32人,有持續擴大之虞,駁回業者復業申...

醫師提醒春節前快打疫苗 避免重演2016年「流感癱瘓急診惡夢」

目前是流感的高峰期,上週類流感門診就有12萬7千人就醫,加上春節民眾南北往返,容易讓流感傳播。日前兒童急診科醫師謝宗學提醒「今年最長的春節假期,又有長時間醫療院所休假,擔心流感一發不可收拾,重演2016年春節流感癱瘓急診惡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