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洛杉磯全城變成粉紅色?噴灑防火阻燃劑造成

海外求職遭拐至詐騙園區…火舞表演者返台秀手銬傷痕 父看到他第一反應曝

交長稱1000萬國際客仍是目標 王鴻薇:沒達到要負責

立委王鴻薇表示,交通部來台國際客目標一再修改,若今年沒達標應有人負責任。圖/截自國會YouTube
立委王鴻薇表示,交通部來台國際客目標一再修改,若今年沒達標應有人負責任。圖/截自國會YouTube

交通部觀光署原先設定來台國際觀光客1000萬目標跳票、延至明年,今年改成750萬人次,交通部長陳世凱今表示,目前仍是1000萬人次,有把握今年底可達750萬人次,有機會超過800萬,立委則認為,交通部一再修改目標,若達不到應負起政治責任;另針對花蓮加碼補助3.0 Plus方案,陳世凱說,先前補助方案成效不佳,盼透過3.0 Plus方案將住房率拉高至4至5成以上。

陳世凱今赴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報告並備質詢,民進黨立委李昆澤指出,地震、颱風不應該是觀光尚未恢復的理由,要求交通部應在半年的時間內,具體提出觀光政策,並爭取行政院更多觀光資源做行銷。

陳世凱表示,台灣觀光重點是「亮點」,要找出台灣有哪些亮點可以讓世界看得到,過去推薦的日月潭、太魯閣等亮點太少,應該要增加,目前觀光署宇各縣市都在討論,會聚焦幾個景點推廣,另社群媒體、網紅行銷也是加強重點。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表示,110至114年觀光前瞻建設計畫編列65.85億元,不能說觀光預算花光光,旅客不來心慌慌,目標隨便訂,做不到就隨便下修,原本訂定今年來台國際客目標為1000萬人次,卻下修750萬人次,少了4成,今天又說有機會達到800萬,很多業者目前已是生死之戰,但中央目標數字一直浮動,如果年底達不到1000萬人次,應該要有人被檢討、負起政治責任。

陳世凱回應,預估第4季情況會好一點,訂定的目標會全力衝刺,如果今年沒達到目標,哪裡做不好就會檢討,750萬人次是務實可達到的目標。

陳世凱會後接受聯訪時表示,第4季主要努力爭取多元客源,包含歐洲、美國、鄰近亞洲國家。過去台灣觀光偏重鄰近國家,現在策略上盼爭取多元國家訪台觀光。

對於1000萬來台國際客目標,陳世凱說,目標還是1000萬,先前說750萬是今年底務實、有把握可達到的目標,目前已破620萬人次,預估年底有機會超過800萬人次。

陳世凱說,不會下修1000萬來台國際觀光客的目標,如果今年達到,明年一定會上修目標,設定為1200萬人次;但若今年達不到1000萬,2025年就繼續往1000萬人次目標努力。

另外,針對擴大加碼補助花蓮旅遊部分,陳世凱坦言,0403地震嚴重打擊花東觀光,住房率最低曾僅1成,6月推出加碼方案時,因餘震不斷,執行成效不佳,目前住房率可達3至4成;但會持續加碼,推動3.0 Plus方案是因今年遇到好幾次颱風,對花東有很大影響,希望旅客可多停留一些時間,盼年底將住房率拉高到4至5成,這樣明年比較不擔心。

交通部長 觀光客 陳世凱

延伸閱讀

微幅上調 交長:今年來台觀光人次可望達800萬人次

星宇班機颱風天重落地 交長陳世凱:沒落實保守派遣

柯文哲延押 王鴻薇:檢方找不到一刀斃命證據

陳啟昱落跑 王鴻薇疑檢用錯誤法律聲押…打草驚蛇

相關新聞

12強紀念悠遊卡 750多萬所得捐贈3單位 助原鄉基層棒球

悠遊卡公司為慶祝中華隊奪下2024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去年發行紀念悠遊卡,統計共賣出26萬多張、750多萬元紀錄,並承...

健保總額斷頭制 恐衝擊患者權益

頭痛患者就醫,醫師安排電腦斷層竟需等五個月;病人術後回診,卻掛不上執刀醫師門診。南區健保分局近三年實施醫院總額制,由醫院...

明晚再有冷氣團南下!6度低溫恐再現 最冷時間點曝光

冷氣團一波接一波,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竣堯表示,明天白天為未來1周最溫暖的一天,明晚再有大陸冷氣團南下,且配合南方雲系北移...

弱勢家庭困窘 三餐變兩餐想辦法活下去

物價飛漲,弱勢家庭負擔更顯沉重。家扶基金會去年底對扶助的弱勢家庭問卷調查,自覺伙食費有困難的家庭高達百分之五十四,百分之...

台中5寶爸原承諾不再生突又晉升「6寶爸」近況曝光

台中30歲江男,2020年底以「5寶爸」籌孩子醫藥費要賣嬰兒推車引熱議;市議員江和樹今天到江男工作的汽修廠探視,得知江男...

今年健保總額9286億元新高 民團憂保費調漲

今年健保總額拍板,首度突破九千億元,成長金額史上新高。衛福部社會保險司代理司長陳真慧說,今年度健保總額成長率百分之五點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