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胸腔科醫師人數「雪崩式下跌」 陳志金點2大原因:風險高、壓力大
國內胸腔科醫師人數雪崩式下跌,顯示年輕醫師投入的意願低。依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統計,目前執業胸腔科醫師平均年齡52.47歲,且大多是在SARS前就加入的50歲以上中生代醫師占56%,40歲以下只占15%。
本報今天率先報導,國內胸腔內科新進醫師人數,不是創新低,就是往創新低的路上邁進,醫界期待政府改善工作環境,翻轉窘境。
Icu醫師陳志金今天於臉書表示,他當胸腔科醫師第22年,重症醫師第20年,20多前,每年近百人報考胸腔專科,現在一年只剩下28人報考,是全盛時期的3成不到。
陳志金說,報考胸腔專科人數於2017年來到最低的16人,往後差不多維持在30人左右,2019年通過31人、2024年通過27人。今年胸腔內科報備訓練人數28人,等於2年後如果「全數」都考照通過的話,才會有28位胸腔科醫師。
胸腔科醫師短缺原因,陳志金說,第一、胸腔科醫師負責照顧嚴重的肺炎、重症、加護病房病人,風險高、壓力大,這些年來,每5至10年就有一波新興感染症疫情,對胸腔科醫師來說是很大的負荷,更是年輕人不願意投入的主要原因。
第二、胸腔科沒什麼高收費檢查、也沒什麼自費項目,收入更是只有其他「熱門內科次專科」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面對未來可能的疫情,這個現況值得大家重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