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高處落下」10年增幅逾4成 林靜儀:加強校園防護措施

少子化、高齡化夾擊,減少孕產婦、新生兒及兒少死亡率備受關注。衛福部統計,0至17歲兒少不幸死亡方式,以「高處落下」為大宗,從民國110年24人,上升至111年38人,112年數據雖下降,但仍有32名兒少墜樓身亡。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已透過跨部會自殺防治會議,與內政部商討如何增加校園高樓防護措施。
林靜儀今天出席台北醫學大學「氣候變遷下孕產/兒童敏感族群之衝擊與調適論壇」發表專題演講。她表示,衛福部去年啟動15至30歲免費心理諮商,消息一出幾乎秒殺,各縣市諮商所預約全滿,站在政策制定者角色,樂見年輕族群及早尋求心理資源,其成效也反應在15至20歲自殺、自傷比率下降。
根據衛福部103至112年統計數據,兒少高處落下身亡的數字,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從103年僅6人,逐年上升上升至109年為30人,110年雖下降至24人,但隔年又上升到38人,112年為32人,10年間增幅超過43%。
林靜儀表示,兒少、青少年自傷、自殺事件頻傳,近期甚至有國小學童自殺的新聞,高處落下是兒少自殺、自傷的重要原因,衛福部透過跨部會的自殺防治會議,與教育部、內政部等單位研擬,如何避免學童墜樓問題,學校端反應,內政部建築法規中的消防規定,要求安全門不得上鎖,這卻讓學童容易上到頂樓,進而引發墜樓問題。
「校園高樓應有防護措施,在兒少一時情緒激動,沒有後援時,至少要讓他們跳不下來。」林靜儀說,在相關法規制定下,校園已在高樓層樓梯間設置防墜網,未來自殺防治重點,在如何兼顧消防等公共安全需求,同時避免高樓墜落等,解決法令與自殺預防實務上的矛盾,衛福部將持續與各界溝通,尋求解決方案。
林靜儀表示,除硬體的自殺預防措施,衛福部也將與教育部研擬,提升校園學童心理健康韌性,並呼籲媒體秉持自殺新聞報導原則,避免引起仿效效應,藉由多重方式,盼能遏止兒少自殺、自傷漸增的趨勢。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