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失言風波後首現身!曾國城吐真心話:豈能盡如人意

全台最有身價全聚在這裡!黃仁勳現身磚窯古早味 宴請供應鏈

學生恐哀鴻遍野!114學測數A解答出爐 師喊有爭議題:分數恐降

腸病毒罕見秋冬持續流行 羅一鈞預估年底才脫離流行期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年腸病毒罕見在秋冬疫情還在上升,腸病毒疫情預估10月底至11月下旬都處在高原期,預估要到11月底逐漸下降,12月底才會脫離流行期。記者李青縈/攝影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年腸病毒罕見在秋冬疫情還在上升,腸病毒疫情預估10月底至11月下旬都處在高原期,預估要到11月底逐漸下降,12月底才會脫離流行期。記者李青縈/攝影

腸病毒今年疫情反常冬季持續流行!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年腸病毒罕見在秋冬疫情還在上升,腸病毒疫情預估10月底至11月下旬都處在高原期,單周就診人次高點上看2萬人次,恐超過春季流行期寫下今年最高點,預估要到11月底逐漸下降,12月底才會脫離流行期。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3周(10月20日至10月26日)門急診就診計1萬8266人次為十年同期最高,較前一周1萬6562人次,上升10.3%,疫情呈上升趨勢且處流行期。

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其他克沙奇A型病毒及腸病毒D68型亦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今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克沙奇A10型2例

羅一鈞說,以往秋冬腸病毒疫情還在上升只有在2016年發生過,今年罕見10月底還在增溫,目前預估單周就診最高點為1.9萬至2萬波動,有可能突破今年春季最高點2萬人次,成為今年最高峰。如果氣溫明顯下降,也會影響腸病毒活躍程度,但是冬天防疫因為氣溫較低,怕會影響洗手時間,提醒家長注意兒童洗手是否確實。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腸病毒傳染力強,易於家庭手足間傳播。家有5歲以下嬰幼兒之家庭,應更加注意個人衛生、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並時常消毒、清洗兒童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且要確實做到「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

家中嬰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多加留意學童及嬰幼兒健康狀況,如有出現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降低重症風險。

疫情 疾管署 腸病毒

延伸閱讀

衛福部放寬捐血限制 但男男性行為者再等等

COVID-19新變異株歐美竄升 羅一鈞:尚無本土病例

國光流感變色同批號疫苗剩餘9.4萬劑 羅一鈞:永久停用

腸病毒疫情升 克沙奇A6型占比增、染病後恐掉指甲

相關新聞

台中春節疏運計畫出爐!台61、台74線塞車時段曝光

今年春節連假長達9天,公路局公布春節連續假期交通疏運計畫從1月24日下午至2月3日上午,預估1月24日(周五)下午,台6...

免疫輔助 翻轉早期三陰性乳癌

在荷爾蒙陽性、HER2陽性等早期乳癌用藥陸續獲得健保給付後,三陰性乳癌成為目前早期乳癌健保給付治療的最後一塊拼圖,經侯明鋒等多名乳癌權威專家請命及病友團體懇請下,健保署擬接軌國際,將給付早期三陰性乳癌術前與術後輔助免疫藥物治療,大幅減輕病友沉重經濟壓力,也讓賴總統「二○三○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健康目標,往前跨一大步。

充電線不用了…丟垃圾桶或回收?環保局、台電曝正解 1條件可換超商抵用金

農曆新年就快到了,不少人都會趁年前大掃除,準備除舊布新。有網友表示,家裡集中了2、30條左右的充電線,卻不曉得該如何處理?對此,新北市環保局指出,充電線為廢資訊物品類,須妥善分類交給清潔隊回收車。台電表示,由於充電線外層是PVC塑膠皮,不可以丟進焚化爐燃燒,因此務必交由清潔隊資源回收車進行回收作業。

全台PM2.5測值 環團質疑低估

環境部日前公布去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截至去年十一月底,全台PM2.5年平均濃度十二點五微克/立方公尺,較前年十三點七微克...

12強紀念悠遊卡 750多萬所得捐贈3單位 助原鄉基層棒球

悠遊卡公司為慶祝中華隊奪下2024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去年發行紀念悠遊卡,統計共賣出26萬多張、750多萬元紀錄,並承...

健保總額斷頭制 恐衝擊患者權益

頭痛患者就醫,醫師安排電腦斷層竟需等五個月;病人術後回診,卻掛不上執刀醫師門診。南區健保分局近三年實施醫院總額制,由醫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