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母肺癌病逝…她吸菸30多年做斷層掃描 找到肺腺癌病灶
基隆市詹姓女子有30年菸齡,上次健檢是3年多前。由於有親人罹患肺癌近期病逝,加上她將去冰島旅遊,就醫諮詢。醫師建議做「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左上肺葉發現3乘3公分病灶,切片確定為肺腺癌,還好無淋巴結轉移,術後照計畫出遊。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胸腔外科醫師陳豪襄說,53歲的詹小姐是餐飲業外場服務員,已吸菸30多年,自覺身體並無不適。先前與親友敘舊,得知遠房姑媽因肺癌病逝,想到已3年多未做健檢,又有冰島旅遊計畫,決定就醫諮詢。
陳豪襄表示,依詹小姐的身體狀況及家族史,他建議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因為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有補助,輻射量也低,詹小姐同意安排檢查。斷層掃描發現左上肺葉有1片約莫3乘3公分,質地不均勻,形如海星的病灶,懷疑為惡性腫瘤。
詹小姐立即住院進行電腦斷層導引切片檢查,確定為肺腺癌。術前檢查確認無遠端轉移,接受胸腔鏡輔助左上肺葉切除術與淋巴結廓清,4天後出院。病理報告顯示無淋巴結轉移,為肺腺癌第1期。腫瘤組織同時驗出癌細胞有L858R突變,追蹤期建議口服標靶藥物輔助治療。
陳豪襄說,詹小姐出院後,每日依照醫師建議,散步或快走5至10公里,2個月後已恢復如常,並按照原定規畫,與家人前往冰島旅遊。
陳豪襄醫師表示,科技日新月異,肺癌治療方式在近20年間有相當大的進展,從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到標靶治療和免疫療法都是選項。分子生物等級的治療,需依據腫瘤組織基因型態表現而定,並非每名患者都能獲益。
陳豪襄說,預防勝於治療,呼籲民眾固定接受身體檢查。早期肺癌症狀並不明顯,可能只有咳嗽、多痰與莫名的疲勞感。國健署近年推行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就是相當好的早期診斷與篩檢工具。
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輻射暴露量相對較低,檢查前不需空腹等待,過程僅需5分鐘即可完整掃描肺野。具肺癌家族史(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或重度吸菸的50至74歲男性、45至74歲女性均符合篩檢資格。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