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換手經營 衛生局促長庚與高醫大合作完成交接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經營權之爭,由長庚醫療法人拿下10年合約。長庚法人晚間發出聲明回應,面對高齡化與疾病嚴重化的挑戰,未來將勇於承擔、負重前行,與留任員工共同推動醫療轉型;衛生局隨後也以新聞稿再度重申,打造大同醫院成為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的決心不變。

長庚表示,感謝過去高醫大法人在大同醫院過去15年委託經營期間的各項投入,與每位員工無私付出創造輝煌亮眼成就,市民健康福祉是市府重要的任務,也是長庚與高醫大共同信念,將繼續秉持服務不中斷的理念與目標,在衛生局的監督下與高醫大攜手合作確保病人就醫、疾病治療的照護與延續,順利無縫接軌完成交接。

面對未來醫療環境高齡化與疾病嚴重化的嚴峻挑戰,本法人將勇於承擔、負重前行,在大同醫院既有基礎下,與留任員工共同推動醫療轉型,打造全新的大同醫院。

長庚指出,員工一直是本法人重視的資產,將提供合理且具競爭力的薪酬制度,保留完整福利,妥適照顧留任員工,盼在高醫大的協助下,雙方共同完成現有員工妥善安置。

另外,對於大同醫院人員留任與招募,下周將於網站公告員工留任報到程序與公開招募相關訊息,歡迎現有員工留任,也歡迎有志與大同醫院共同努力醫療工作夥伴加入。

長庚表示,立足現在、展望未來,將以更宏觀的角度,持續與高醫大法人及各方醫界先進交流與合作,共同為精進醫療領域與促進民眾健康目標一齊努力,不斷創新,共創美好未來。

衛生局長黃志中指出,超高齡社會來臨,高雄市高齡人口將突破20%,市立醫院體系醫療改革須回應市民的需求,大同醫院將會依期程完成第1家重度級急救責任市立醫院任務。

在急診醫療、急性腦中風、急性冠心症、重大外傷、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含早產兒、加護病房病患照護品質與量能均能完整提升,落實照顧南高雄80萬市民健康與生命。

他並感謝高醫及大同醫院所有同仁15年來付出,也期待長庚法人在未來醫療合作案,讓大同醫院再創新局,期盼高雄醫界齊心守護市民健康。

衛生局強調,市立醫院體系應以市民健康福祉為首要,現階段監督要求市立大同醫院依法完成與長庚法人無縫接軌,並落實履約保障留任員工的勞動條件優於現況及薪資優化。

大同醫院醫護去留,是兩大醫療體系即將面臨的難題,據了解,決定留任的大同醫護,為保障工作權益,已籌組成立工會,於月初向勞工局遞出申請,目前尚未通過。

長庚 高齡化

延伸閱讀

塵埃落定!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換長庚接手經營 高醫大:祝福

高市衛生局證實完成締約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明年接手經營大同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經營權換手風波 成為高雄府會攻防焦點

高雄大同醫院經營權之爭 長庚允加薪 醫護去留受關注

相關新聞

免疫輔助 翻轉早期三陰性乳癌

在荷爾蒙陽性、HER2陽性等早期乳癌用藥陸續獲得健保給付後,三陰性乳癌成為目前早期乳癌健保給付治療的最後一塊拼圖,經侯明鋒等多名乳癌權威專家請命及病友團體懇請下,健保署擬接軌國際,將給付早期三陰性乳癌術前與術後輔助免疫藥物治療,大幅減輕病友沉重經濟壓力,也讓賴總統「二○三○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健康目標,往前跨一大步。

充電線不用了…丟垃圾桶或回收?環保局、台電曝正解 1條件可換超商抵用金

農曆新年就快到了,不少人都會趁年前大掃除,準備除舊布新。有網友表示,家裡集中了2、30條左右的充電線,卻不曉得該如何處理?對此,新北市環保局指出,充電線為廢資訊物品類,須妥善分類交給清潔隊回收車。台電表示,由於充電線外層是PVC塑膠皮,不可以丟進焚化爐燃燒,因此務必交由清潔隊資源回收車進行回收作業。

全台PM2.5測值 環團質疑低估

環境部日前公布去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截至去年十一月底,全台PM2.5年平均濃度十二點五微克/立方公尺,較前年十三點七微克...

12強紀念悠遊卡 750多萬所得捐贈3單位 助原鄉基層棒球

悠遊卡公司為慶祝中華隊奪下2024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去年發行紀念悠遊卡,統計共賣出26萬多張、750多萬元紀錄,並承...

健保總額斷頭制 恐衝擊患者權益

頭痛患者就醫,醫師安排電腦斷層竟需等五個月;病人術後回診,卻掛不上執刀醫師門診。南區健保分局近三年實施醫院總額制,由醫院...

明晚再有冷氣團南下!6度低溫恐再現 最冷時間點曝光

冷氣團一波接一波,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竣堯表示,明天白天為未來1周最溫暖的一天,明晚再有大陸冷氣團南下,且配合南方雲系北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