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聯醫頻傳醫療暴力 議員:仿效台大雲林分院「白色小組」
台灣醫療暴力頻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昨發生民眾在診間亮刀,造成恐慌。議員陳炳甫認為,院方每年舉辦2場醫療暴力防治教育訓練,感覺在應付了事,建議仿效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成立類似白色小組防範,北市聯醫承諾1個月內評估可行性。
陳炳甫指出,近兩年六都衛生局通報轄區醫院發生滋擾事件,2022年北市59件、新北17件、台中35件、高雄29件、桃園19件、台南17件,去年北市82件是增加最多。
他進一步發現,北市2022年醫療暴力通報件數59件中,北市聯醫15件、占25.4%;去年全市82件,聯醫18件、占比25%;今年1至8月北市62件,聯醫13件、占比20.7%。也直言,聯醫7個院區算起來和其他醫院差不多,表示每個醫院、院區都要面臨醫療暴力,沒有一個躲得掉。
陳炳甫說,北市聯醫2021年至2023年醫療暴力通報件數,分別為19件、15件、18件,今年1至8月則有13件;近3年醫暴通報地點發生最多在急診共25件、其次是病房18件、門診5件、其他4件。
他直言,聯醫對此作為不積極,感覺是在應付了事,一年平均舉辦2場醫療暴力防治教育訓練,每次12人參加,相較全院近7000名員工,每年不到150人受訓,授課對象除了第一線醫護人員,還有駐衛警跟保全人員,但他發現講師是由該院保全承攬商、駐衛警人員來擔任。
陳炳甫認為,面對醫療暴力應該事前預防,例如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成立白色小組,原本醫暴一年1、20年,隔年起就幾乎沒有,或如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中心成立退火小組,一年介入1500個衝突事件,並未發展成暴力事件,意即在民眾開始激動前期,就能大家冷靜下來,不要在最後真正打架才請保全人員或警衛來處理。
他建議,北市聯醫可成立類似白色小組的組織或特別小組,不要讓每個人都衝到前線去,受訓對象同樣是第一線醫護或保全人員,但是講師不應再由保全承攬商擔任,應該安排心理師、溝通專家等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之後由編制受訓過的12人來安撫情緒較激動的病患或家屬。
北市聯醫總院長王智弘回應,醫療暴力是全民共同唾棄,也承諾可有機動性編組,預防醫療暴力事情發生,並於1個月內評估可行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