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7千多個社區協會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曝未來發展重點

衛福部113年全國聯繫會報暨福利社區觀摩會今在桃園小巨蛋體育館舉行,全國各縣市上百名代表將展開為期2天的經驗分享與實地觀摩討論。記者陳俊智/攝影
衛福部113年全國聯繫會報暨福利社區觀摩會今在桃園小巨蛋體育館舉行,全國各縣市上百名代表將展開為期2天的經驗分享與實地觀摩討論。記者陳俊智/攝影

衛福部113年全國社區業務發展聯繫會報暨福利社區觀摩會今在桃園小巨蛋體育館舉行,全國各縣市上百名代表將展開為期2天的經驗分享與實地觀摩討論,中央與地方官員都予以祝福。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表示,中央目前著重在失智據點與活力健康站推動,非常需要各社區協會協助。

全國社區業務發展聯繫會報暨福利社區化觀摩會是衛福部每年例行活動,一方面藉此機會讓全國各縣市優質社區協會互相交流,學習彼此成功經驗,另一方面藉此機會宣達社區發展相關事項,讓政策訊息傳達到全國縣市各個角落。

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這是桃園第一次辦全國性的社區發展協會會報,我們覺得非常榮幸,也「誠惶誠恐」,希望能把這次會報與觀摩辦到大家都滿意。社區發展協會不僅是政府推動福利政策最重要的單位,也是落實政策的最後一哩路,沒有社區協會幫忙,政策無法紮根到每個民眾都受惠。因此,不論中央或地方,政府對所有協會成員都心存感激。

張善政也說,今年的聯繫會報由桃園市龍潭區三和社區承辦,非常不簡單,而桃園今年推5個社區協會參加衛福部比賽,5個都獲獎,代表桃園的社區協會都有用心經營,會再接再厲。

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建德致詞時表示,社區是政府推動各項社會福利最重要的基層,全國7千多個社區發展協會有4916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顯見社會福利業務的重要性。桃園在市長張善政的領導之下,市政蒸蒸日上,此次桃園承辦觀摩活動,相信在大家共同推動之下,社會福利業務也會蒸蒸日上。

衛福部全國聯繫會報暨福利社區觀摩會今年由桃園市龍潭區三和社區承辦,衛服部次長呂建德(左2)特別頒發感謝狀給協會,桃園市長張善政(右2)也豎起拇指稱讚。記者陳俊智/攝影
衛福部全國聯繫會報暨福利社區觀摩會今年由桃園市龍潭區三和社區承辦,衛服部次長呂建德(左2)特別頒發感謝狀給協會,桃園市長張善政(右2)也豎起拇指稱讚。記者陳俊智/攝影
衛服部次長呂建德(右1)與桃園市長張善政(右2)等人高舉彩球跟著指導老師一起跳舞做運動,展現活力一面。記者陳俊智/攝影
衛服部次長呂建德(右1)與桃園市長張善政(右2)等人高舉彩球跟著指導老師一起跳舞做運動,展現活力一面。記者陳俊智/攝影
衛服部次長呂建德(右1)與桃園市長張善政(右2)等人高舉彩球跟著指導老師一起跳舞做運動,展現活力一面。記者陳俊智/攝影
衛服部次長呂建德(右1)與桃園市長張善政(右2)等人高舉彩球跟著指導老師一起跳舞做運動,展現活力一面。記者陳俊智/攝影

張善政 衛福部

延伸閱讀

桃園市成立智慧產業學院 輔導企業轉型

推動10年!國3大溪交流道南出銜接台66系統正式通車

遭撤銷SRF廠提國賠180億 張善政:理由空虛、沒有依據

罷樑案未通過 張善政:負責任的政治人物不因批評而畏懼

相關新聞

國際IP角色襲台 學者籲多獎勵本土

地方政府近年興起結合國際知名IP辦活動,高人氣的吉伊卡哇、角落小夥伴、海綿寶寶等都成了活動主打,二月落幕的台灣燈會也首創...

醫療調解沒期限 醫病都折磨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去年元旦上路,醫療爭議處理強制先調解,即使當事人逕行提告,院檢也須先移付調解。彰化蕭姓老翁去年因...

台灣45%罕病家庭 不只1人罹病

罕病法立法至今廿五年,罕見疾病基金會昨公布首份「罕病病友生活狀況及需求普查」,罕病家庭除病友本身,三親等內有其他家人罹患...

畜牧司前司長遭彈劾 陳吉仲出聲力挺!稱雞蛋過剩是因「政治操作」

監察院今表示,農業部畜牧司前司長張經緯職掌雞蛋緊急調度相關計畫執行情形實際的管理及監督不當,包含專案進口雞蛋逾期數量達5...

台東規模5.7地震威力相當「0.18顆原子彈」氣象署:是獨立事件

地牛翻身,中央氣象署今天發布第114070號地震報告,台東今天下午1時9分發生規模5.7地震,震央位於臺灣東部海域,地震...

明起4天雷雨狂炸!周日低溫急凍僅10度 下周挑戰寒流

今天天氣穩定溫暖,但明天起受鋒面影響,一連4天全台各地都要注意陣雨或雷雨,周六還有強烈冷氣團接力,周日氣溫明顯轉冷,中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