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塑膠押出機之父」魏燦文因病逝世 享壽72歲

迎接「心理健康日」 10分鐘正念練習獲得專屬獎章 活用這5功能關注心理健康

迎接心理健康日,10分鐘正念練習即可獲得專屬獎章。圖/蘋果提供
迎接心理健康日,10分鐘正念練習即可獲得專屬獎章。圖/蘋果提供

許多Apple Watch用戶喜愛的集獎章活動又來了!即將到來的10月10日除了是國慶日,同時也是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心理健康日。為了提升大家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及認識,Apple Watch用戶可以在這一天獲得限量版的全新獎章,只要在當天使用 Apple Watch 上的「正念」App,或任何會將數據串連至iPhone健康App的應用程式,只要記錄10分鐘的正念練習,就可以獲得今年的專屬獎章。

除了正念App,透過蘋果內建的多個功能,也能幫助提升心理健康。研究指出,反思個人心理狀態有助於增強情感意識和抗壓能力。多項研究指出,識別情緒能減少悲傷和憤怒等負面情緒,並通過減緩心率來積極影響身體狀態。iPhone、iPad和Apple Watch健康App中的「心理狀態」功能,幫助隨時記錄當下的情緒和每日的心情,從而獲得影響心情的寶貴見解。

如果不想單純記錄心情感受,隨著iOS 17.2一同推出的「日誌」App,也可以幫助捕捉和記錄生活中的日常時刻和特別事件,並通過照片、影片、音樂、地點等豐富內容創建回憶。裝置端的機器學習技術提供私人、個性化的日記建議,並且可自定義通知,幫助你養成寫作習慣。通過日記反思和練習感恩,也被證明可有助於提升身心健康。

研究顯示,每天在戶外待15~30分鐘可以減輕焦慮和壓力,並提升正面情緒。Apple Watch配備的環境光感應器可以幫助你追蹤在日光下的時間,並且可以在健康應用中查看時間數據。

如果覺得自己經常心情不佳、可能有心理健康疾病的傾向,打開iPhone或是iPad上的健康App,也可以透過填寫心理健康問卷,幫助了解自己罹患焦慮症和憂鬱症的風險,或也可以跟護理團隊分享這些結果,進行更具體的討論。

另外,在這個幾乎24小時都離不開智慧裝置的時代,減少干擾與適時離線也是幫助自己更專注在想要完成目標的方法之一。「專注模式」是一個幫助你減少干擾、設置界限的功能,當你需要集中精力進行特定活動時,可以將iPhone切換至工作、個人、睡眠或自訂選單等預設模式,或是在特定時間、位置或打開特定應用時自動啟動特定模式。

當需要全神貫注時,可以選擇暫時靜音所有通知,或只接收與當前任務相關的特定通知,並讓他人和App知道你正在忙碌。當他人嘗試發送消息時,會看到你已靜音通知,但如果有緊急情況,他們仍可通知你。只要長按鎖定畫面下方,左右滑動至相應鎖定畫面即可啟動該模式。

Watch 情緒

延伸閱讀

劉嘉玲最強素顏!58歲嫩肌拒修圖 換iphone 16被抓包

宜蘭小校學習無落差 4校榮獲Google、Apple數位學習國際認證

怕跟不上! 87%上班族扛「中高度」心理風險影響生產力

6000部iPhone假換真 馬州2華男判刑賠錢

相關新聞

整理包/2025大甲媽祖遶境4月4日起駕!9天8夜路線日程表、必看儀式、住宿資訊全攻略

每年農曆三月瘋媽祖,2025年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確定於國曆4月4日(農曆3月7日)晚間10點45分起駕,並預計於國曆4月13日(農曆3月16日)回鑾,全程9天8夜,遶境路線將經過台中、彰化、雲林與嘉義,全程總距離達340公里。聯合新聞網整理出進香路線、時間日期、駐駕地點、參加注意事項、交通管制等,帶你輕鬆朝聖。

中央大學全家開出千萬發票!幸運兒只花47元 學生互tag嗨:發財了嗎

114年1-2月期統一發票獎昨(25)日開獎,本期千萬特別獎獎號為「95980685」。國立中央大學校內「松苑餐廳」的全家超商開出1000萬元大獎,幸運得主僅花47元購買Let's Café大杯冰拿鐵就中獎,引發校內師生熱議。

紅牌重機上國道 日系4車廠籲開放

大型重機上國道爭議多時,日系四大車廠共同聲明,呼籲政府落實三讀法案,盡速開放紅牌重機上國道。交通部高公局表示,因地方政府...

敏感族群少出門 明天北部空品「紅色警戒」

環境部空氣品質監測網預告,明(26)日高壓迴流,環境風場為偏南風至西南風,位於下風處的北部,汙染物稍易累積,午後受光化作...

TPASS 2.0首月回饋來了!3.6萬張電子票證今起開領

為擴大TPASS政策嘉惠範圍及鼓勵民眾搭乘公共運輸,交通部於2025年1月推出TPASS 2.0公共運輸常客優惠回饋,截...

國家級警報響 上午9時40分花蓮縣地震、7縣市震度3級以上

上午9時40分發生有感地震,預估震度3級以上地區:新竹、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宜蘭、花蓮。中央氣象署針對花蓮縣發布災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