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啪沒了!人潮爆滿逢甲夜市行告吹 黃仁勳原定要去這8間店

黃麟凱今晚伏法 司改會北監外疾呼「拒絕政治判斷」:有權提非常上訴

失智照顧比預期長 專家:長照3.0應提供照顧者更多知能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照顧失智症患者是長期抗戰,未來長照政策,提供家屬足夠的失智症照顧專業資源;圖為失智照顧示意圖。記者陳正興/攝影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照顧失智症患者是長期抗戰,未來長照政策,提供家屬足夠的失智症照顧專業資源;圖為失智照顧示意圖。記者陳正興/攝影

國內首份失智症餘命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3分之1以上存活超過十年。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照顧失智症患者是長期抗戰,不只家屬、被照顧者,都應對疾病有基本認知,長照3.0政策也必須支持「階段性照顧安排」的資源設計。

陳景寧說,輕度失智症時期,患者可善用社區據點、長青學苑,增加社會互動,延緩病情惡化;輕中度階段則可至日照中心,盡可能延長在家與社區居住時間;重度階段因照顧密度增加,考慮使用住宿式機構、外籍看護,此時更要在意家庭照顧者是否還能承受負荷,且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照顧者,必須經過適性評估。

「照顧是一份工作,但照顧者卻不是專業人員。」陳景寧說,長照政策應先讓家屬了解疾病進程,照顧難度,讓家屬能有選擇是否成為照顧者,若家屬決定成為主要照顧者,針對家屬提供專業知能,才能應付病情不斷變化,漫長的照顧歷程,此外,主要家庭照顧者除長照2.0勞務替代需求外,還有就業、心理、經濟支持需求,此外,照顧者心態也要轉變,先評估自己是否勝任,並嚴肅地把照顧失智者當成一份正式,去評估自己是否適任?才能避免照顧衝突、照護者負擔過大等問題,有時情感涉入太深,反而增加照顧時的負荷與衝突。

陳景寧強調,照顧是一項專業,建議未來長照政策,提供家屬足夠的失智症照顧專業資源,目前長照系統雖有技巧指導,但對於失智相關專業仍有待提升,不應僅限於處理患者的混亂行為,例如近期總會服務許多失智症個案,出現「囤物症」等非典型問題,家屬沒有受過訓練,就不知如何處理。

衛福部長照司長祝健芳表示,失智症不是老化的必然現象,應從健康促進、三級預防著手,而非等到民眾罹病才媒合資源,尤其失智症污名化的情況需要被翻轉,民眾知道「失智並不可怕」,才能幫助失智症融入社區。

祝健芳說,失智症照護是長照3.0關注重點,且衛福部正在修訂失智症政策綱領3.0版,針對不同等級失智症患者,提供不同服務資源。她提到,失智日照中心全國使用率僅74%,仍有26%無人使用,日照中心主要服務「長照需要等級(CMS)」4級以上失智者,長照3.0將持續提升日照中心利用率,盼更多失智者獲得正式資源服務。

失智症 患者 長照

延伸閱讀

衛福部擬補助長照科技輔具 專家提醒「這些事」才重要

MyData攜地方政府 推動家庭照護主題服務減輕長照負擔

研究發現多攝取類黃酮助降失智症風險,這些食物含量多

照顧家人壓力山大 新北8處家庭照顧者提供喘息、輔導

相關新聞

免疫輔助 翻轉早期三陰性乳癌

在荷爾蒙陽性、HER2陽性等早期乳癌用藥陸續獲得健保給付後,三陰性乳癌成為目前早期乳癌健保給付治療的最後一塊拼圖,經侯明鋒等多名乳癌權威專家請命及病友團體懇請下,健保署擬接軌國際,將給付早期三陰性乳癌術前與術後輔助免疫藥物治療,大幅減輕病友沉重經濟壓力,也讓賴總統「二○三○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健康目標,往前跨一大步。

充電線不用了…丟垃圾桶或回收?環保局、台電曝正解 1條件可換超商抵用金

農曆新年就快到了,不少人都會趁年前大掃除,準備除舊布新。有網友表示,家裡集中了2、30條左右的充電線,卻不曉得該如何處理?對此,新北市環保局指出,充電線為廢資訊物品類,須妥善分類交給清潔隊回收車。台電表示,由於充電線外層是PVC塑膠皮,不可以丟進焚化爐燃燒,因此務必交由清潔隊資源回收車進行回收作業。

全台PM2.5測值 環團質疑低估

環境部日前公布去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截至去年十一月底,全台PM2.5年平均濃度十二點五微克/立方公尺,較前年十三點七微克...

12強紀念悠遊卡 750多萬所得捐贈3單位 助原鄉基層棒球

悠遊卡公司為慶祝中華隊奪下2024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去年發行紀念悠遊卡,統計共賣出26萬多張、750多萬元紀錄,並承...

健保總額斷頭制 恐衝擊患者權益

頭痛患者就醫,醫師安排電腦斷層竟需等五個月;病人術後回診,卻掛不上執刀醫師門診。南區健保分局近三年實施醫院總額制,由醫院...

明晚再有冷氣團南下!6度低溫恐再現 最冷時間點曝光

冷氣團一波接一波,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竣堯表示,明天白天為未來1周最溫暖的一天,明晚再有大陸冷氣團南下,且配合南方雲系北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