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肺癌防治評比 我「藥物可近性」輸日韓…醫界嘆投資不足

經濟學人智庫近期發布台日韓肺癌防治評比,台灣在肺癌防治「政策優先性」、「公衛對策」優於日韓,但在藥物可近性僅拿到中等,低於日韓,形成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阻礙。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表示,提供晚期病人必要治療,接軌國際指引,提升藥物可近性不容忽略。
楊志新是「經濟學人智庫」評比報告訪談的3位台灣臨床專家之一,他認為,台灣肺癌新發個案逾60%為晚期,以致病人五年存活率偏低,預後不佳,以台大醫院為例,第一期肺癌病人,五年存活率已突破90%,第二期為66.7%,相較於第四期的16.5%,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將大幅提升其存活率和預後。
楊志新表示,台大醫院近年共為1萬7298位民眾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揪出956位肺癌確診個案,其中85.1%是第〇期、第一期,僅11.8%是晚期,可見藉由政策推動肺癌篩檢制度,有助於翻轉國內肺癌患者罹癌期別。
台灣早期篩檢進步,但晚期藥物治療面臨瓶頸,藥物可近性被評為中等。楊志新表示,我國對肺癌藥物核准上市速度雖快,但健保給付時程較慢、落後國際治療指引,不但無法滿足臨床治療上病人需要與醫師期待,也讓台灣因為接受標準治療病人難以尋覓,在肺癌藥物跨國臨床試驗研究出現瓶頸。
韓國因擁有較多的本土二期研究,在新藥可近性評分較高。楊志新認為,如果台灣再不盡快改善,未來國內臨床研究發展將受到更大的實質影響,台灣新藥引進的問題是健保資源不足,但這不是健保署的問題,政府是大家選出來的,健保收入有限大眾都有責任,「呼籲大家不要只投資台積電,也要投資健保。」醫療投資若不增加,一定跟不上人口老化、科學進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