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健保總額協商2部門破局 付費者指3大分歧共識難

衛福部健保會今天舉行「114年度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給付費用總額協商共識會議」,會議時間超過12 小時,付費者代表於會後發表聲明指出,會議過程經瞭解需求、目標、效益後,醫院、西醫基層部門仍未能達成共識,依法將兩案併陳由衛福部核定,在此表達遺憾。
由醫改會、台灣癌症基金會、全國教師會、會計師公會全聯會、漁會等組成的付費者代表指出,行政院核定明年總額範圍成長率為3.521%至5.5%,同時立法院日前以主決議強硬通過明年中前達到健保點值每點0.95元,換句話說,明年健保總額將首度突破9千億元大關,且背負保障點值的期望。
代費者代表指出,人口老化、醫療服務成本的保證成長已直接增加357億元,可供健保署與醫界運用,今天僅可就成長幅度下的174億元,與醫界等總額部門進行協商。
付費者代表表示,協商主軸一向秉持正向溝通、公正考量醫院、西醫基層、牙醫、中醫平衡發展,兼具回應癌症、罕病、血友病等各類病人所需,並配合政策與民意,投資強化大家醫計畫整合、偏鄉醫療建設、新藥新醫療科技引入。幾經訴求,仍與醫院、西醫基層協商破局,且共有協商三大分歧,導致部分共識難成。
付費者代表認為,分歧之一是「疾病平權、平責恐失守」,明年總額協商中,醫界主張健保移出「罕見疾病、血友病藥費及與罕見疾病特材」、「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抗病毒治療藥費」,由公務預算支應,付費者對此無法認同。基於所有被保險人疾病平權、平責,醫療照護不應依疾病別而給予差別待遇,這是病友團體一直堅定的請命, 更是納入健保給付中保護醫療人權不容退卻的理由與使命。
分歧二是「假瘦身、真挪移」,因衛福部呼應「總額瘦身」理念,將多項計畫如「住院整合照護試辦計畫(5.6 億元)、 「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6.16 億元)等從總額移出,改以公務預算支應,但又將擴大癌症篩檢、因應預防保健政策改變、代謝症候群及 C 肝照護品質提升等衍生費用,近35億元移入。
付費者代表指出,這35億元理應由國健署主責的預防保健支出,但變裝後轉嫁健保,此為 「假瘦身、真挪移」,難保未來不會「二次瘦身」,建議充分檢討政策效益,整體改革健康與醫療政策才是上策。
分歧三是「片段式調整或單一疾病激增,加惡支付失衡」。付費者代表認同,病房費、住院護理費、急重難罕症給付可能不公或不足。為降低民眾住院負擔、減輕醫院經營負荷,增加編列10億元調升病房費;西醫基層大幅上升的白內障手術費用已達35億元,對資源配置產生壓迫,造成西醫基層成長率超出協商核定上限,付費者認同西醫基層反映現狀,但認為應該加強分區管控、監控過度醫療,而非不斷補充點值,治標不治本。
消費者代表指出,如同健保署長石崇良所言,健保支付錢跟著人走,不是齊頭式保障,不宜淪為會哭的小孩有糖吃。協商涉及醫院、西醫基層、牙醫、中醫部門資源分配,也關係各區域、各層級院所、各專科發展,以及醫療服務的穩定與永續。
在總額框架下,有人多了,其他人就會少,健保會是溝通平台,而無從整體判斷合理與公平。因此整體支付標準的衡平性,應由健保署統籌處理為原則,避免造成發展失衡、勞逸不均的惡性循環。
此外,點值已取得以每點 0.95 元為原則的承諾,為了單純補點值而增編的費用,例如,論病例計造成費用排擠,都可能造成重複。
衛福部長邱泰源曾表示,追求全民健康覆蓋 、在有限的資源之下做出平衡,讓經費能用在刀口上,也用在所需要的病人身上」。付費者盡力配合部長理想,遺憾的是,明年總額協商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弱勢病人被排除、公務預算移花接木、支付衡平不解決。
付費者代表呼籲,政府、醫界與全民應共同支持,保護弱勢病人的醫療人權、挹注公務預算提升品質而非墊高服務量、通盤檢討支付方式及其不足,即使是公務預算,仍是民脂民膏、是左手換右手,還是應持續檢討效益,共同維護健保經營,以及醫療體系永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