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十大習慣恐傷腦!不喝水、愛吃飯中鏢 醫揭「熬夜一天」恐怖下場

無意識間的日常習慣,可能會對大腦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醫師黃軒指出,包括愛喝酒、愛吃飯等,都有可能會損害認知與情緒功能。提醒民眾,除了維持良好飲食習慣,保持運動、適量飲水,也都能保護大腦健康。
黃軒醫師在臉書發文,列出十種常見的傷腦行為,包括:
一、愛喝酒:酒精會影響大腦的白質,降低認知功能,特別是在長期飲酒者中,這種損傷會加劇神經訊號的傳遞障礙。
二、愛吃甜:青春期攝取過多糖分,可能引發記憶力下降、多動症等精神健康問題。
三、油炸食品:含有大量發炎物質和反式脂肪酸,對大腦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研究發現,高脂飲食與促進大腦中發炎反應,這會加速認知功能下降,特別是涉及記憶和學習能力的部分。
四、精緻碳水化合物:白米和白麵屬於高GI食物,可能導致胰島素阻抗,影響情緒和認知。
五、高鹽飲食:會影響腸道健康,進一步損害大腦的神經血管功能,導致認知能力下降。
六、熬夜:睡眠不足會加速大腦衰老,僅僅熬夜一晚,就可能讓大腦老化相當於增加一~二年的歲數。
七、缺乏運動:長時間靜坐會顯著增加失智症風險。每天坐著超過10小時,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會增加8%;如果坐超過15小時,風險更飆升3倍以上。
八、肥胖:與阿茲海默症和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大腦容量減少密切相關,肥胖甚至可能加劇大腦萎縮。
九、慢性焦慮:長期的情緒壓力不僅影響心理健康,更顯著增加失智症風險。
十、缺水:長期缺水會影響記憶和注意力。建議男性每天飲水1700毫升,女性則為1500毫升,這有助於保持認知功能的最佳狀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