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住蘇聯?川普「大清洗」各機關1類部門 再威脅未舉報抗命者下場慘

精舍推車運屍疑凌虐命案 吳姓女住持3人交保...限制出境科技監控

台藝術家陳亮融參展倫敦設計節 翻轉日常中的物件

台灣藝術家陳亮融受倫敦V&A博物館邀請製作新作品,於2024年倫敦設計節期間展出。她以「伸縮警示帶」為主要創作媒材,探討邊界與其可伸縮範圍。

倫敦設計節(London Design Festival)是一年一度重要節慶,倫敦市長沙迪克汗(Sadiq Khan)也對設計節表達支持。他認為,對各式各樣的想法、創新以及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們,應保持開放態度。

陳亮融出身工業設計背景,擅長將日常生活看到的物件轉化為藝術作品,創作大多跟自身經驗息息相關。她說,很幸運能收到V&A博物館邀請,確定合作後,曾花上一整天,觀察V&A博物館內人們的行為與互動。

陳亮融發現,閉館時使用伸縮警示帶雖不具有強制禁止功能,卻成為約定俗成的軟性屏障。透過V&A博物館牽線,她聯絡到英國當地伸縮警示帶製造商,並到工廠參觀。

她指出,除了生產警示帶以外,這家公司也有紅龍(伸縮圍欄)、柵欄等其他具屏障功能的產品。由於這些產品出口全球,因此需要配合不同的文化,研究各國控管人群與隊伍的習慣。她與製造商對話過程中,更加確定要將「伸縮警示帶」作為作品核心的想法。

陳亮融表示,觀察人們如何跨越伸縮警示帶很有趣,有些人彎腰穿過;有些人打開卡榫;有的則直接跨越,這些都成為她的創作靈感。

陳亮融說,跟V&A博物館合作是很難得的機會,館方在創作上提供許多資源與機會。除了定期與策展人凱萊(Meneesha Kellay)開會,也與其他部門的策展人與負責人討論作品發展的可能性,像是織品、當代設計收藏、展覽布置、健康與安全(health & safety)部門都曾與她對接,給予不同面向的建議。

除靜態作品外,開幕式表演也是展覽焦點之一。

陳亮融與其他藝術家跨域合作,包括聲音藝術家安婷、舞蹈家賴耘琪與柯哈爾(Eloy Cojal),以及織品設計師Sophie Wang,將作品核心「伸縮警示帶」結合聲音、舞蹈與服裝進行動態表演。

陳亮融認為,伸縮警示帶非常具有表演性,雖然作品為靜態呈現,但她與合作的藝術家們巧妙運用警示帶收放時的聲音,以及舞者被警示帶糾纏與被限制的感覺,創造出將警示帶推到極限的緊張感。

V&A博物館在2022至2023年間吸引全球近300萬人次旅客。倫敦設計節與V&A博物館常年合作,透過一系列在博物館內展出的藝術裝置,帶領參展者體驗如何用設計塑造空間、凝聚人群以及促進人們的儀式,並探索全球文化的多樣性。

倫敦 博物館 設計師

延伸閱讀

廣達助力!2024桃園科藝節今登場 以AI三大展題秀技術

桃園科技藝術節探討人與AI關係 超精彩無人機表演快看

入夜後地標剪影發亮!台中這棟建築獲美2024年繆思銀獎

屏東典藏中心啟用 周春米盼成南國藝術美學基地

相關新聞

15縣市有感搖晃!花蓮19:55發生規模4.9極淺層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發布第028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花蓮今晚間7時55分發生規模4.9地震,震央位於花蓮鳳林鎮,地震深度10.2公...

台灣東南部海域16:11規模4.7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發布第114027號地震報告,台灣東南部海域今下午4時11分,發生規模4.7地震,地震深度18.1公里。各地最...

曾說「生活給我一拳」…江坤俊突宣布最後門診日 未來新動向曝光

已婚外科名醫江坤俊,去(2024)年7月爆出與護理師的桃色風波,以及性騷節目搭擋鄭凱云,當時他與妻子都出面發表聲明,全面否認相關指控,並宣布退出節目主持工作。事隔7個月,他於昨(21)日宣布3月中旬將離開任職的醫院,並轉往另一家醫院繼續執業。

嘉義強震「金財神大樓」牆壁龜裂 全聯玻璃窗全震碎、貨架倒一排

嘉義大埔今天凌晨發生6.4地震,是近50年來規模最大一次,在地人驚嚇一晚不敢睡覺,有學者呼籲未來可能餘震不斷,需要提高警覺。臉書粉專「綠豆嘉義人」也持續分享嘉義和台南地區的災情,其中,嘉義市金財神大樓剛補好的牆出現大片龜裂,以及民權路上的全聯玻璃被震破,畫面相當震驚。

嘉義6.4強震「白色地光狂冒」…異象畫面曝光 阿里山監視器全都錄

嘉義大埔今(21日)凌晨0時17分發生規模6.4強震,地震深度9.7公里,屬極淺層地震,中南部出現許多嚴重災情。同一時間,有人發現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監視器,拍到6.4地震當下,鏡頭被震到不停搖晃,數秒後嘉義各地竟此起彼落冒出多次白光,接著還發生區域規模斷電。

9縣市發低溫特報「溫度下探10度」影響持續到明上午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中央氣象署今天下午4時31分針對9縣市發布低溫特報,影響時間到明天上午,包含新北市、新竹縣、苗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