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黃仁勳來台首站將拜會台積電 2大AI巨頭會面聚焦這點

對台積電太有信心?川普2.0關注3議題 外交專家:台灣高估自己重要性

解密韓國戒嚴調查!尹錫悅下令「可以開槍抓人」

翻轉失智症治療觀念 醫界:就醫是為「預防」非確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說,最新失智症治療趨勢是,只要稍有老化,個案記憶力減退時即可就醫,與醫師討論延緩病程的方式,「就醫不是為了確診,而是預防失智。」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說,最新失智症治療趨勢是,只要稍有老化,個案記憶力減退時即可就醫,與醫師討論延緩病程的方式,「就醫不是為了確診,而是預防失智。」本報資料照片

9月21日是國際失智症日。台灣失智症患者逐年增加,至112年全台共有25萬3697人罹病。近期失智症藥物研發出現曙光,阿茲海默症已有抗體藥物可用,改變過去「雖可篩檢,但無藥可用」窘境;也有影像檢查可提前發現確診失智症前的腦部變化,但專家表示,阿茲海默症影像學檢查要價不斐,要推動普篩仍有難度,建議民眾提早就醫。

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表示,過去失智症檢測與治療,都是民眾已經罹病,如忘記事情,甚至影響生活時才就醫診斷,但去年開始,國際失智症相關研討會,已經將診斷改為「生物標記」診斷,藉由腦部正子檢查,判斷是否已出現類澱粉沈積,或抽血檢驗濤蛋白異常,民眾希望了解自己腦部是否出現異常即可受檢,不必等到記憶力不好再檢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表示,阿茲海默症過去必須靠切片檢查,影像學診只在研究型計畫中進行,但不可能每次檢驗患者大腦都做切片,正子檢查用於阿茲海默症檢驗是一大進展,不過每次檢查要價近8萬元,且普篩有偽陽性問題,並不合適,但可協助臨床醫師讓診斷更加精確。

劉建良說,阿茲海默症新藥針對輕度、早期個案,以免疫方式清除患者腦部類澱粉蛋白沈積,達到改善病況的效果,相應的類澱粉蛋白正子檢查,可在症狀輕微時,作為「排除檢驗」之用,如果患者腦部未見白斑,就可排除罹患阿茲海默型失智症,但若檢出白斑,除阿茲海默症外,亦可能是退化型失智症,必須搭配患者症狀等綜合評估。

已有國家針對失智症啟動廣泛篩檢計畫,但目前國內醫界尚無普篩共識。不過,劉建良表示,及早就醫絕對沒有疑慮,過去失智症就醫強調「確診」,但最新趨勢是只要稍有老化,個案記憶力減退時即可就醫,與醫師討論延緩病程的方式,除藥物以外,還可藉由三高控制、社交活動等,避免長者待在不良環境中,讓病況不斷變差,「就醫不是為了確診,而是預防失智。」

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表示,國際失智症相關研討會,將診斷改為「生物標記」診斷,只要民眾希望了解自己腦部是否出現異常就可受檢,不必等到記憶力不好再檢查。本報資料照片
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表示,國際失智症相關研討會,將診斷改為「生物標記」診斷,只要民眾希望了解自己腦部是否出現異常就可受檢,不必等到記憶力不好再檢查。本報資料照片

失智症 患者 阿茲海默症

延伸閱讀

【填問卷抽好禮】失智症認知與態度調查:你對失智症的認識有多少?

花蓮首家權責型失智據點 門諾壽豐分院益智學堂揭牌

老人28%...鹿谷成「最老」鄉 南投縣首建失智症專區長照大樓

聽損是失智風險因子第一名 專家:健檢應納聽力測試

相關新聞

充電線不用了…丟垃圾桶或回收?環保局、台電曝正解 1條件可換超商抵用金

農曆新年就快到了,不少人都會趁年前大掃除,準備除舊布新。有網友表示,家裡集中了2、30條左右的充電線,卻不曉得該如何處理?對此,新北市環保局指出,充電線為廢資訊物品類,須妥善分類交給清潔隊回收車。台電表示,由於充電線外層是PVC塑膠皮,不可以丟進焚化爐燃燒,因此務必交由清潔隊資源回收車進行回收作業。

全台PM2.5測值 環團質疑低估

環境部日前公布去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截至去年十一月底,全台PM2.5年平均濃度十二點五微克/立方公尺,較前年十三點七微克...

12強紀念悠遊卡 750多萬所得捐贈3單位 助原鄉基層棒球

悠遊卡公司為慶祝中華隊奪下2024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去年發行紀念悠遊卡,統計共賣出26萬多張、750多萬元紀錄,並承...

健保總額斷頭制 恐衝擊患者權益

頭痛患者就醫,醫師安排電腦斷層竟需等五個月;病人術後回診,卻掛不上執刀醫師門診。南區健保分局近三年實施醫院總額制,由醫院...

明晚再有冷氣團南下!6度低溫恐再現 最冷時間點曝光

冷氣團一波接一波,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竣堯表示,明天白天為未來1周最溫暖的一天,明晚再有大陸冷氣團南下,且配合南方雲系北移...

弱勢家庭困窘 三餐變兩餐想辦法活下去

物價飛漲,弱勢家庭負擔更顯沉重。家扶基金會去年底對扶助的弱勢家庭問卷調查,自覺伙食費有困難的家庭高達百分之五十四,百分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