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損是失智風險因子第一名 專家:健檢應納聽力測試
「啥,你說什麼?」聽力損失容易導致溝通上的障礙、影響人際關係,亦會加速大腦萎縮,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聽力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葉文英表示,如果發現聽損,應即時使用輔具協助,降低聽損造成的傷害,失智症防治政策也應將聽力篩檢納入定期健檢項目。
葉文英說,聽力損失人口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中高齡者常因聽損而產生心理焦慮、人際社交退縮,進而減少社交活動,久而久之,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嚴重影響到生活。她強調,聽損是影響失智症的最重要單一因素,延緩失能從「聽」做起,各部會應該提早因應,社區、據點加入聽力師資源,了解聽力與失智症的關聯度。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提到,目前台灣約37萬失智症人口,有一半以上屬於輕度,這個病程會出現非常多問題,包括走失、財物安全,有66%的人會出現精神行為症狀,令照顧者非常困擾。「聽力篩檢」可降低失智風險,提早發現與矯正聽損,包括配戴助聽器等方式,可降低失智醫療照護成本。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於「2019全球失智症報告」估計,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智者,到2050年預計將成長至1億5200萬人,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相關成本為每年一兆美元,且至2030年預計將增加一倍。國際失智症協會持續揭示「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證據顯示,40%以上的失智症能以可改變的風險因素來延緩或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失智症防治應列入國家健康政策的優先議題,陳筠靜認為,失智者應多接觸外界,有助於延緩惡化速度。台灣有9成的失智者都住在家中,要讓失智者能安心生活在社區中,需要注入多項資源,如果有聽力師進駐,提供專業建議、發現聽損長輩,確實可以幫助失智症家庭。
依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研究,影響失智成因中聽力損失占其中8.2%,排名第一。工研院也觀測全球各國失智症政策與研究發展,同步針對國內1466受訪者啟動台灣失智症風險認知與生活型態與健康樣態調查,調查時間為2024年5月16日至6月10日,總結成台灣第一份「聽力X失智白皮書」,希望提高國人對失智症的認識、檢測和診斷。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副所長張慈映表示,聽力損失為民眾最主要的聽力困擾,且大於三成的民眾有聽力困擾,又以65至75歲族群的困擾比例最高。隨年齡增長,愈多人自覺聽力變差;在65至75歲族群中,自覺聽力良好者未達半數。
張慈映認為,對於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因素,「聽力問題」的認知為倒數第二名,顯示大多數民眾對聽力問題與失智症關聯的認知仍待提升。各國政府補助聽力健檢,包括美國、英國、澳洲等,已陸續將聽力損失篩檢納入國家健康政策,台灣基本健檢未含專業聽力測試,不易發現聽力問題,政府失智症防治政策需納入聽力篩檢,早期預防失智。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