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過動症、自閉症…醫倡正名神經多樣性
台灣每年新增三千多名過動症、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等情緒障礙新生兒,許多家長憂心孩子被貼上負面標籤,不願陪同就醫,為此,國內醫界倡議將過動症、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等好發於青少年的情緒障礙疾病,正名為「神經多樣性」,如同精神分裂症改名名知覺失調症,沒了負面標籤,提高就醫機率。
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甄瑞興說,歐美先進國家已將過動症、自閉症等情緒障礙疾病,統稱為「神經多樣性」,且不應視為疾病或異常。
甄瑞興表示,「神經多樣性」孩子腦部發育較慢,且連結性較低,家長應有正確認知,孩子十三歲後,受外界環境刺激,易誘發憂鬱、焦慮、自閉、拒學等行為。
甄瑞興說,一名好友的女兒因嚴重情緒障礙,開始拒學、逃學,宛如另一個人。原本家長拒絕讓孩子就醫,但情況不妙,只好住院,不料卻孩子卻在病房自盡,離開人世,成了父母一輩子難解的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