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的台北是一座超級大湖? 故宮展台灣古地圖揭密
如今人口稠密的台北盆地,300年前竟是一個超級大湖?故宮北院9月推出古籍善本選粹新展「四通八達ー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其中一幅推測在1722年左右繪製的「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圖中的台北盆地完全沉浸在水中,也符合清人郁永河「裨海紀遊」中對台北盆地「水急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的形容。
在資訊科技發達年代,我們出門已習於仰賴手機查地圖、用導航系統開車,但古代的人們如何辨識方位、抵達目的地呢?道里是道路與里程數的合稱詞,「四通八達ー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展出繪製道路,並記有里程數的古地圖,以及兼含道里圖的古代書籍。古地圖雖沒有當今導航系統裡的電子地圖即時便利,但形式豐富多元,比如商書裡的路引、路程圖,專為帝王出巡、謁陵編繪的往返程站細圖,將士戍防巡邊專用的邊防圖,串聯四方的大型驛路圖,以及地方政區圖裡連帶繪出的城市路線圖等。
「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是為本次展覽最大亮點,該展件與台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康熙台灣輿圖,皆可見在圖的下方,繪一條起至沙馬磯頭(今日貓鼻頭),然後一路向北,最後到達大八里社渡頭附近的點狀虛線,此即17世紀以來,縱貫台灣南北的主要幹交通幹線─南北大路。
「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還有一個亮點,描繪出只存在一百多年的「康熙台北湖」,1694年(清康熙33年)4月24日發生大地震,造成台北盆地多處出現地層下陷和土壤液化,加上颱風時海水倒灌,台北盆地一夕間變成一個深約3至5米的大湖泊,被稱為「康熙台北湖」。學者推測,此湖100多年後便因淤積而逐漸消退,成為今日的台北盆地與淡水河。「康熙台北湖」只在少數古地圖中出現,迄今仍是一個謎。
康熙36年(1697年),郁永河從福建來台灣開採硫磺,寫下知名的「裨海紀遊」。他在「初探甘答門(關渡)記」中描繪自淡水河進入關渡:「海舶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峙處,曰甘答門,水道甚隘,入門,水急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從淡水河進入關渡後的台北盆地「漶為大湖,渺無涯矣」。
古地圖沒有作者署名。根據故宮院藏「沿海岸長圖」勵宗萬跋文所示,「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為首任巡台御史黃叔璥巡察台灣期間(1722-1724)所繪之「海洋、台灣二圖」其中的台灣圖。
策展人盧雪燕表示,本展特別設計「走在台灣的路上」多媒體互動裝置,以「康熙台灣輿圖」與「乾隆台灣地圖」為素材,結合新竹至故宮交通路線空拍動態影像,兩相輝映,提供觀眾行走古代台灣南北大路的真實感受。此外,展場外的「台灣是我的家」互動專區,也以〈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為基底,將各地代表性名產先行貼註在地圖的相對應位置,藉此引導觀眾找出自己的家鄉外,更進一步利用掃描QR code方式,邀請觀眾填寫回饋單,由故宮官網定期公布結果,增進觀眾與展覽的共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