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最強缺電概念股?雲豹能源全年展望樂觀 卻遭酸是「吸血台電」

冰存米飯不能完全放涼!趁熱裝入保鮮盒 留住濕潤口感別冷藏

國內首例打破傷風疫苗後死亡 這原因獲救濟250萬元

當出現含土石的外傷、被動物咬傷等很髒的傷口,需要打破傷風疫苗,避免遭到破傷風桿菌感染,引發肌肉僵硬、抽搐等神經重症症狀;示意圖,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當出現含土石的外傷、被動物咬傷等很髒的傷口,需要打破傷風疫苗,避免遭到破傷風桿菌感染,引發肌肉僵硬、抽搐等神經重症症狀;示意圖,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一名50多歲男性被狗咬傷後,施打破傷風類毒素(俗稱破傷風疫苗),沒想到,打完疫苗後竟突然昏迷,立即送醫搶救仍不幸過世,經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由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研議,死亡不能排除與施打破傷風類毒素的相關性,因而判定給予救濟金250萬元、喪葬補助費30萬元,總共280萬元,此為國內首例施打破傷風類毒素獲死亡救濟給付個案。

依VICP審議指出,依男子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為接種新冠疫苗後一個多月,遭犬隻咬傷且接受破傷風類毒素及抗生素針劑,但突發昏迷送醫而後死亡。病理解剖報告載明死因為原有肺氣腫、肺高壓、冠狀動脈狹窄及疑有過敏體質,因施打破傷風類毒素、抗生素等誘發急性過敏反應導致心肺衰竭。

個案本身有止痛藥及抗生素的過敏史,其症狀發生時間距離接種新冠疫苗已久,但其症狀及死因仍無法確定與接種破傷風類毒素疫苗的關聯性,依「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核予救濟金250萬元及喪葬補助30萬元。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破傷風類毒素(俗稱破傷風疫苗)誘發「過敏性休克」機率為十萬分之一至十萬分之三,為文獻上已知但極罕見的疫苗不良反應。如果出現呼吸窘迫、低血壓、意識不清等過敏性休克症狀,有可能迅速惡化,建議立即就醫。

台大兒童醫院前院長、小兒科教授黃立民說,破傷風疫苗屬於類毒素疫苗,也就是說,是將破傷風桿菌的蛋白質取出後,把活性去掉再打入人體,因此是非常安全的疫苗,他很少聽到會引起副作用或死亡,所以此死亡案例他不認為是施打破傷風類毒素引起。

黃立民說,民眾不小心受傷或被狗咬傷後,5年內沒有打過破傷風類毒素,應該打一劑,但如果5年內有打過,就不需再打,但即便是忘記5年內有打過,又再重複施打,有可能體內抗體會高一點,而出現皮膚潰爛症狀,但這也是局部的問題,沒有聽說會突然死亡。

此個案公布於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第227次會議紀錄,這次總計審查120案,其中12人獲得救濟金,以新冠疫苗接種救濟個案最多,其他包括破傷風、卡介苗等,救濟金額在5000元至250萬元。

抗生素 新冠疫苗 黃立民

延伸閱讀

肺炎鏈球菌、帶狀疱疹...疫苗百百項,一定都要打嗎?五大成人疫苗介紹、常見疑難雜症一次解

M痘病例激增 雪梨防疫示警:男同性戀高風險群快接種疫苗

免疫負債未結束 台大醫黃立民示警:5類疾病學童間流行

1毒專攻呼吸道 1歲以下嬰兒要注意

相關新聞

成人5癌篩檢 乳癌陽追率最高

去年有四八一點九萬人次的國人接受免費成人癌症篩檢,包括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與肺癌,每一百名陽性反應個案中,八十...

菸害防制法新法滿2年 電子煙吸食人數不減反增

菸害防制法新法於二○二三年三月廿二日起施行,重點為禁止電子煙、嚴管加熱菸及其必要組合元件,提高禁止吸菸年齡至廿歲等,但上...

最新研究!癌友維持肥胖 5年後存活率比正常體重者多10%以上

常有人說「健康從減肥開始」,不過當疾病侵擾時,身體多出的「份量」或許能夠成為救命的關鍵。最新研究指出,在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癌症病患中,體重達到肥胖標準的人,五年後的整體存活率比正常體重者整整高出10%以上。

最大震度3級!高雄甲仙12:23發生規模4地震 6縣市有感

中央氣象署今發布第114075號地震報告,高雄今中午12時23分發生規模4地震,震央位於高雄甲仙區,地震深度14公里,屬...

家寧露面聲明影片7小時衝59萬流量 Cheap白話翻譯5重點

YouTuber家寧日前透過律師發布聲明稿,昨天深夜透過她經營的YouTube頻道「秘月期POPOO」,發布4分鐘影片「...

80歲免巴氏量表聘請外籍看護 拚7月底前上路

立法院去年底通過就服法第四十六條修正案,開放八十歲以上長者,或七十至七十九歲罹患癌症二期以上者,免巴氏量表可聘請外籍看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