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惡夢!開學未滿一周腸病毒發威 醫籲當心1症狀
中小學上周開學,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萬4279人次,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且高於過去四年同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發現,本周就診人數增加1至2成,其中多名學童因嚴重脫水住院。兒科醫師鄭詩橤提醒,家長們要當心的是孩子脫水問題,脫水會引發疲倦、嗜睡甚至昏迷等後遺症,家長務必觀察病程變化及適度補充水分,必要時盡速就醫治療。
鄭詩橤說,腸病毒好發於五歲以下兒童,症狀常見有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同時合併發燒、嘔吐等症狀,一般感染後潛伏期平均約3至5天就會出現症狀,病程約7到10天左右會逐漸好轉,不過仍有極少數患者病情會惡化,出現抽搐、意識不清、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甚至有致死風險。
鄭詩橤強調,腸病毒重症的發生比例不高,家長們更要當心是脫水問題,腸病毒會造成口腔及舌頭潰瘍或長水泡,導致進食時引起強烈疼痛感覺,對多數孩子來說,可能連吞一口飯都是折磨,以致於食慾降低、營養吸收變差,造成身體脫水、體重減輕,有媽媽會形容原本胖嘟嘟的孩子發病後,「就像米其林寶寶少掉一圈肉」。
她指出,孩童脫水前往往會先出現口乾舌燥、容易疲累、心跳加快、眼窩凹陷、尿量減少及四肢微涼等徵兆,所以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尿量是否變少及尿液顏色是否變深等,判斷是否有脫水現象,並可透過補充白開水、含糖量低運動飲料或者電解水改善症狀,切忌飲用碳酸飲料或過甜飲料,避免脫水症狀更加嚴重。
鄭詩橤提醒,若孩童脫水持續惡化,盡速住院打點滴補充身體水分,等待體力稍稍恢復後,再補充冰涼、軟質食物;預防關鍵仍是勤洗手、周邊環境消毒、避免共用物品,尤其病童務必在家休養,以免引起群聚感染。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