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為降膽固醇改吃素?醫示警素肉恐釀反效果 應補充「3關鍵礦物質」

健康飲食逐漸風行,部分民眾擔心膽固醇過高,改吃「素肉」。開業家醫科醫師楊智雯提醒,台灣常見的素肉選項,多經過調味、加工、重組而成,長期以素肉為主食,恐讓身體處於營養不良狀態,建議減肥民眾,應確保優質蛋白質攝取,並補充「鎂、鋅、鐵」3種有助健康減重的關鍵礦物質。
楊智雯指出,近期門診遇到一名患者,自述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認為改吃素食會比較健康,因此改掉吃雞肉、魚肉的習慣,改吃植物肉;不過,吃素肉的飲食方式,容易讓民眾疏忽攝取優質蛋白質的重要性,結果反而造成營養素無法均衡。
「台灣傳統素肉主要成分是從黃豆豆粕萃取出大豆分離蛋白,再經過調味重組加工製成。」楊智雯說,有些素肉為降低成本,會加入多種添加物,並非天然、健康的原型食物,因此臨床上並不建議民眾以素雞、素鴨等加工食品取代蛋白質,如要補充植物性蛋白質,建議可挑選豆干、豆腐、毛豆,透過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有助維持肌肉量,並促進新陳代謝。
除選擇優質蛋白質外,攝取礦物質對健康減重也很重要。楊智雯提醒,「鎂、鋅、鐵」3種礦物質均有著減重;攝取足量的鎂可減少減重過程中的焦慮、躁動;鋅由膠原蛋白合成,有助維持皮膚修復、免疫系統正常運動,男性尤其必須攝取足量的鋅,維持荷爾蒙水平,缺乏鋅會導致肌肉量減少、脂肪增加;缺乏鐵則會導致肌肉缺氧,使肌肉虛弱無力,嚴重缺鐵可能有疲倦、容易喘、頭暈等症狀。
楊智雯建議,民眾可多食用富含鎂的綠色蔬菜、堅果和全穀類食物,富含鋅的紅肉、海鮮、堅果和全穀類食物,必要時可以使用鎂和鋅的營養補充品來增加攝取量,鐵的補充則可多食用紅肉、深綠色蔬菜,「和蔬菜相比,肉類和海鮮中的鐵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