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微鈣化竟是乳腺管原位癌 自體組織重建傷口僅5公分

乳癌是女性最大的殺手,部分早期乳癌能透過鈣化點的群聚分布,以乳房攝影偵測出異常,其中又以原位癌所占的比例最高。基隆長庚醫院一般外科醫師簡禔萱今天表示,乳房鈣化很常見,有90%屬於良性,但仍有10%為惡性,源自於乳癌細胞的分泌物,或乳癌細胞壞死後所累積。
簡禔萱提到,一名57歲的陳小姐,在乳房攝影檢查時,發現雙側乳房微鈣化,做切片病理化驗證實罹患乳腺管原位癌。經溝通治療方式,以達文西手術進行乳房全切除,再以立即「深下腹動脈穿通枝皮瓣」完成立即性乳房重建,傷口小、低排斥性,術後病人恢復良好。
一般來說,有鈣化問題不需太過恐慌,通常大顆的粗鈣化屬於典型良性,但若是群聚細沙狀微鈣化,或是微鈣化形狀多變、沿著乳管分布就要小心,需進一步切片做病理確認。這名57歲患者被診斷出乳腺管原位癌,接受乳房全切除併自體組織重建,保持完整的乳房樣貌,也不會因植入義乳引發日後罹患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的風險。
乳房原位癌的預後良好,5年存活期幾乎達100%,但如果未將病灶完全切除,40%患者可能會復發轉變成侵犯性乳癌。簡禔萱說,依台灣每年乳癌的新病患人數推估,每10位女性之中,就有一位終其一生會得到乳癌,45歲以上女性應定期進行乳房攝影、40歲以下建議乳房超音波檢查。
基隆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周宣宇表示,「深下腹動脈穿通枝皮瓣」跟傳統的腹直肌皮瓣重建相較,對於肌肉的破壞較小,也比較不會有疝氣發生。其手術的關鍵為「分離血管」,需要用顯微鏡重新吻合血管,因此手術技術門檻較高、時間較長,術後恢復期約1到2個月。
周宣宇說,早期的乳房乳腺管原位癌以及早期乳癌(第一或二期),接受乳房全切除併乳房重建可以讓患者保有美麗姿態。乳房重建分為義乳及自體組織重建,視病人的需求和考量。使用自體組織較為自然,無排斥、移位、破裂或淋巴癌風險,並可接受輔助放射線治療。
根據統計,亞洲女性罹患乳癌平均年齡,較西方國家年輕10歲左右,失去乳房對自信心的衝擊更甚於外表缺損。周宣宇提到,目前自體組織重建的主流,,是採用深下腹動脈穿通枝皮瓣,且這技術只取腹部的脂肪,保留腹直肌,有緊實腹部的作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