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類鼻疽」 吸入就可能感染、致死率達75%
凱米颱風過後,類鼻疽疫情竄升,疾管署昨公布最新通報數字,今年已累計34例通報,其中3例已經死亡。目前太平洋地區有安比和悟空颱風,但氣象署評估對台灣天氣並不會造成影響。不過,疾管署仍估計今年的類鼻疽疫情恐創下歷年新高。
Q1:類鼻疽如何感染人類?
類鼻疽桿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造成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
Q2:類鼻疽常見症狀為何?如何治療?
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
Q3:類鼻疽死亡率?
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可達40至75%,國內統計近五年類鼻疽死亡率則為4.5%,高風險族群為有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重症機率較高。
Q4:類鼻疽潛伏期多久?
類鼻疽潛伏期通常為2至4周,短則數小時,也可長達21天,因此近期仍持續會有個案出現。
Q5:台灣以前有類鼻疽疫情嗎?
除凱米颱風外,我國於2005年海棠颱風、2009年莫拉克颱風、2011年南瑪都颱風、2016年尼伯特颱風、2019年奇馬颱風後,均曾出現類鼻疽疫情。其中2005年最為嚴峻,為國內史上最大鼻疽疫情,南部二仁溪流域累計確診42例,其中8例死亡。
Q6:今年類鼻疽疫情跟往年的差異?
今年在凱米颱風後累計30例,全年至今累積37例,包含3死。疾管署評估今年個案發生地理範圍廣,跟以往集中狀況不同,不只南部、中部等地都有,主要因強颱導致中南部豪雨沖出汙水和土壤中的細菌,全年病例不排除比往年更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