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苗縣演講遭辱「靠爸」 齊柏林兒子還原經過:若過爽爽我會承認

曾為陳水扁打造競選歌 「春天的花蕊」作曲詹宏達辭世 享壽67歲

蔡英文訪歐抵達巴黎 美媒爆:不久後將訪問美國

新型毒品威脅兒少 立委籲設監測系統、醫盼留意加熱菸

立法委員林月琴致詞時說,國人不僅毒品濫用終身盛行率高,新興毒品更是兒少毒品防制的重要挑戰,政府應制定更完善的監測預警系統、風險評估機制。記者林琮恩/攝影
立法委員林月琴致詞時說,國人不僅毒品濫用終身盛行率高,新興毒品更是兒少毒品防制的重要挑戰,政府應制定更完善的監測預警系統、風險評估機制。記者林琮恩/攝影

近期網吸毒、毒駕事件頻傳,青少年處於身心發展階段,藥物濫用恐影響身心與健康發展。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國教行動聯盟與台灣共善促進協會,今天舉辦2024台灣青少年藥物濫用防制對策論壇。立法委員林月琴致詞時說,國人不僅毒品濫用終身盛行率高,新興毒品更是兒少毒品防制的重要挑戰,政府應制定更完善的監測預警系統、風險評估機制。

林月琴表示,衛福部食藥署調查顯示,國人毒品濫用終身盛行率為1.15%,依此推算,12至64歲民眾,共20萬人有要物濫用經驗,若將新興毒品考量在內,則濫用者高達25萬人,因新興毒品多無法藉由傳統試紙檢驗,如何在校園杜絕毒品流竄,將是台灣未來很大挑戰。

「新興毒品傳散周期短、速度快,政府很難管控。」林月琴表示,兒少在身心尚未成熟,一旦接觸毒品,未來在家庭、學校、社會適應都會出現問題,政府必須擬定更好的策略來解決,這包括建制監測預警系統、風險評估機制等,基於實證研究基礎,提供更完善的宣導教材,建制列管系統等,第一線實務工作者,也應該有更好的訓練,找出風險個案、介入治療。

林月琴說,自己是兒少團體出身,曾經服務許多「隨母入監」的兒少個案,這些母親高達9成都是從年輕時代開始吸食毒品,且因成癮問題與家人斷絕關係,才會導致入獄時孩童沒有親人可依靠,必須跟隨入監,足見毒品影響之大,已跨越世代。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郭斐然表示,國內政策是「禁用電子煙、納管加熱菸」,對加熱菸使用持開放態度的主因,是認為以菸草柱插入加熱機的吸食方式,不像電子煙煙油一樣,容易摻入新興毒品,但近期已有添加大麻二酚(CBD)等成癮物質的加熱菸在網路上流竄,未來恐進一步摻入各式新興毒品,「對於加熱菸這項合法新型菸品,不可不留意。」

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理事長林志嘉表示,國內許多青少年受網路訊息影響,時常產生「大麻與香菸類似」的誤解,導致許多年輕人遭受誤導,認為吸食大麻是時尚象徵,因此忽略毒品對健康的危害,「青少年成癮問題對此刻的台灣是很嚴峻挑戰,一定要盡快宣導釐清,遏止毒品對青少年的危害。」

※ 珍愛生命,向毒品說 NO!毒品危害防制諮詢專線 0800-770-885

立法委員林月琴(右一)、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理事長林志嘉(右二)今天出席「2024台灣青少年藥物濫用防制對策論壇」。記者林琮恩/攝影
立法委員林月琴(右一)、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理事長林志嘉(右二)今天出席「2024台灣青少年藥物濫用防制對策論壇」。記者林琮恩/攝影

加熱菸 毒品

延伸閱讀

垃圾危機連環爆!環團籲政府加強推動循環包裝容器

生寶寶可月領3萬元?陳時中:初步構想尚未定案

影/搶救少子化每胎每月補助3萬 陳時中盼大家負擔變輕

吳沛憶:蔣萬安道歉後 應盡速提供後續孩子諮商協助

相關新聞

今年大客車事故 恐創近17年新高

交通部統計,今年前七月大客車事故一八九一件,全年事故可能創十七年新高。學者分析,受駕駛缺工影響,評鑑措施有效性愈來愈低,...

影/中正預校疑42人集體食物中毒 衛生局稽查包商廚房驚見老鼠、蟑螂

高雄市鳳山區中正預校昨天傳出疑集體中毒案件,數十名高一學生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等症狀,截至今天早上共42人送醫,皆為一年...

民眾搭台鐵遲到還拿零錢盤狠砸站務員 台鐵說話了

有女乘客搭乘台鐵逾時不及上車,售票員依規定協助不占位改乘其他列車,但該女乘客不滿處理結果,竟開始言語攻擊,甚至拿零錢盤砸...

今出遊避7地雷路段 晚間8時前國5北向入口高乘載管制

交通部高公局今天表示,昨天全日交通為107.4百萬車公里,為平日年平均的1.2倍,預計今日交通量為106百萬車公里,重點...

國光流感疫苗變色 同批已用7.5萬劑

公費流感疫苗十月一日開打,衛福部疾管署昨晚公布,基隆市主動通報,發現一劑國光流感疫苗呈現黃色,經查同批號疫苗共計驗收約十...

把握晴朗好天氣 中南部將迎「秋老虎」 下周六冷空氣到

未來1周天氣大致穩定、晴朗,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竣堯表示,東側偶有降雨情形,午後南部地區及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另外,清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