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帶孩子在外吃泡麵引發健康話題 營養師曝最佳吃法

泡麵不僅方便食用也很省錢,但長期食用下來容易營養不均衡,示意圖/Ingimage
泡麵不僅方便食用也很省錢,但長期食用下來容易營養不均衡,示意圖/Ingimage

許多人喜歡將泡麵當作宵夜來吃,不僅方便食用也很省錢,但長期食用下來容易營養不均衡,對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發育中的幼童。就有網友眼尖發現家長帶著孩子在「醫院旁」吃泡麵,讓他覺得不妥,不過也有人認為「吃泡麵在很多家庭的孩子心目中是最奢侈的享受」。

一名網友在FB「匿名公社」發文,說自己經過醫院時,看見家長讓自己的孩子吃泡麵,使他覺得很傻眼「是窮到買不起麵包或飯糰嗎?」文章一出引起網友們熱議,「管太寬了吧」、「說不定人家就想吃泡麵不想吃飯糰不行嗎」、「吃泡麵在很多家庭的孩子心目中是最奢侈的享受!」有人留言指出,飯糰的價格約落在40-50元上下,正常規格的泡麵一碗則是要50-70元,「現在泡麵越來越貴,有錢人才吃得起」,更有貼心網友查到超商飯糰內的「添加物」也不少,直言飯糰未必比泡麵健康。

而常聽別人說吃泡麵不健康,裡面的防腐劑可能會將自己變成木乃伊。有食安專家特別解釋,泡麵不健康真正的原因與「調味料」有很大的關聯,醬料中有許多添加物,且鈉含量幾乎達到成人一整天的攝取量,因此烹煮時還是少放一點調味包比較好。

至於裡面真的有防腐劑嗎?事實上,麵體是油炸過的,水分低的狀態下不利於微生物生長,不需要特別再添加防腐劑,且依據法規「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麵體不得使用防腐劑 (例如苯甲酸、己二烯酸、丙酸等)。

雖然泡麵有「高油」、「高鈉」、「營養不均衡」的3大問題,卻依舊難擋大家對泡麵的喜愛。對此,營養師透露烹煮泡麵的幾個重點,可減輕泡麵「不健康」的負擔。

1.選擇非油炸
油炸的麵體熱量比非油炸高了100大卡以上,建議選擇蒸煮麵較無負擔。

2.「醒麵」
第一次泡的水可以沖掉一些油脂與添加物,第二次倒水後再放入調味包。

3.調味包放一半
調味包內的鈉含量極高,建議放一半就好,腎臟才不會過勞。

4.加青菜跟蛋
泡麵全是碳水化合物,長期食用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可以加入青菜跟蛋,補充膳食纖維與蛋白質,增加飽足感還能夠預防便秘。

此外消費者可盡量選擇「袋裝」的泡麵自行烹煮,使用保麗龍碗高溫可能有容易軟化坍塌的危險。下鍋烹煮安全之虞也方便「加菜加料」,不僅健康也更環保。

泡麵 營養師 省錢

延伸閱讀

減肥總是越減越肥?營養師傳授9招佛系減脂祕訣,三餐正常吃也能養成易瘦體質

韓國旅客最愛神級泡麵「滿漢大餐」 網讚:台灣之光

外食族福音!家樂福驚見「1超頂服務」 網見佛心價讚:省錢又省事

保庇泡麵免費吃! 端午連假快朝聖 南部唯一「海景泡麵土地公廟」 看無敵海景+吃拜拜泡麵超chill

相關新聞

半數兒少 玩社群不懂數位足跡

兒少使用網路已是日常,但對數位足跡曝光的輕忽,導致被盜用身分、肉搜、騷擾、詐騙,甚至性私密影像外流等層出不窮。家扶基金會...

「平民版AirTag」日本大創開賣不到300元!網友開搶:會變抓猴神器

超平價的蘋果(Apple)藍牙追蹤器AirTag不到台幣300元?有人發現日本大創DAISO竟然推出了支援蘋果Find My功能的追蹤器「防止遺失Tag(電池式紛失防止タグ)」,一個價格只要日幣1100圓(約台幣251元),讓許多網友大呼想入手,安卓用戶也敲碗希望出安卓版。

醫師協助末期病人死亡 逾86%民眾支持

隨醫療進步,末期病人可用維生醫療延長生命,但許多病人受病痛折磨,不少民眾倡議安樂死立法,但各界意見分歧。台大公衛學院昨公...

今晚起有感轉涼!明天、周六天氣最差 北部低溫再探「1字頭」

未來1周天氣相當不穩定,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官欣平表示,受到鋒面和華南雲雨區接連不斷的影響,雖然有一天半空檔,但是預報上有不...

國光生技鬧鼠患 食藥署揪4缺失

國光生技擁有全國最大疫苗封裝量能,去年疾管署採購七百萬劑公費流感疫苗,該公司占比逾四成,不過,潭子廠傳出重大違規事件,一...

產檢見胎兒肚子有巨大腫瘤、一周後心跳停止 名醫溫柔揭背後故事

婦產科名醫蘇怡寧日前在臉書分享,一名孕婦在20周產檢時,意外發現胎兒腹部出現巨大腫瘤,經進一步安排MRI與第二意見評估後,僅短短一周時間,再度回診時胎兒已無心跳。面對無常,蘇醫師以溫柔與專業陪伴媽媽走過這段艱難歷程,不少網友看了為之動容。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