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就診人次連2週降 疾管署估壅塞隨疫情得紓解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今天表示,COVID-19和流感高峰已過,急診不論原因就診人次已連2週下降;且隨疫情下降,預估急診壅塞也將漸得紓解。圖為示意圖。記者曾原信/攝影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今天表示,COVID-19和流感高峰已過,急診不論原因就診人次已連2週下降;且隨疫情下降,預估急診壅塞也將漸得紓解。圖為示意圖。記者曾原信/攝影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今天表示,COVID-19和流感高峰已過,急診不論原因就診人次已連2週下降;且隨疫情下降,預估急診壅塞也將漸得紓解。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羅一鈞今天在疫報表示,流感和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都已於7月2日至8日達高峰,預估流感8月初脫離流行期,COVID-19則估8月中旬脫離。

急診部分,羅一鈞說,不論原因急診就診總人次最高點,出現在6月最後一週,單週就診15.3萬人次,至於7月9日至15日急診就診13.7萬人次,比前一週14.8萬人次下降19%,已連續2週下降;預估隨呼吸道疫情下降,急診壅塞將逐漸得到紓解。

另外,疾管署透過新聞稿表示,有關某醫師在媒體投書指稱「近期新冠與流感流行為假疫情」,對於急診壅塞情形提出其主觀意見所為的推論,內容與實際狀況不符,因此提出說明事實。

疾管署表示,第1,COVID-19及流感併發重症,仍屬第4類法定傳染病。為整體監測國內疫情狀況,疾管署以多元指標綜合評估疫情趨勢,對於疾病通報定義、診斷試劑與治療藥物的使用時機,均訂有嚴謹規範,醫療機構必須依循辦理,絕無可能為特定目的而虛構。

第2,疾管署蒐集國內健保門急診就診診斷碼、COVID-19併發症、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病例趨勢以及住院數等指標綜合評估疫情趨勢。監測資料顯示,國內COVID-19併發症疫情自今年第23週(6月2日至8日)進入流行期後呈上升趨勢;類流感疫情自第18週(4月28日至5月4日),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超過流行閾值,持續處流行期。

第3,依現行COVID-19病例定義,符合臨床條件及檢驗條件的中重症個案須通報衛生主管機關,其中臨床條件明確定義為發燒(38度以上)或有呼吸道症狀後14天(含)內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併發症因而住院或死亡;至於其他原因自行使用家用快篩檢測陽性的輕症或無症狀者,非屬法定傳染病,無須通報。

第4,該投書所述「健保到現在為止也沒有批准抗病毒藥及快篩試劑可以用於新冠輕症」並非事實。

第5,自今年6月26日起至7月31日,疾管署再次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增列「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倘經醫師判斷符合條件者,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藥劑。

第6,疾管署於6月下旬起,釋出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至醫療院所,由專業人員評估提供給有醫療實際需要者使用。並邀集領有藥證的快篩試劑製造商積極補貨,目前多家藥局亦重新上架家用快篩試劑。且目前健保亦已有給付高風險對象醫用快篩檢驗。

COVID-19 快篩試劑 疫情 疾管署 羅一鈞 類流感

延伸閱讀

創今年單周新高...M痘新增5例本土「青壯年男性」 醫籲:儘速接種疫苗

國際百日咳病例暴增 我國病例數今年創五年新高

類流感疫情走出高峰 羅一鈞估計最快8月初脫離流行期

新冠仍在高點!高峰雖過但死亡數創10個月新高 估8月中脫流行期

相關新聞

10縣市大雨特報恐下到晚上 南部4縣市大雷雨轟1小時

午後大雨來了,中央氣象署下午14時30分針對10縣市發布大雨特報,恐下到晚上。

低估金山降雨量?氣象署強調:已發過27次警報

山陀兒颱風4日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並消散,但新北金山、瑞芳都出現超大豪雨,其中金山單日雨量更破500毫米,出現淹水災情,台...

加油站禁用手機「卻能掃電子支付」?他好奇原因 中油給答案

有民眾好奇,為什麼加油站明明禁止使用手機,卻可以利用Apple Pay等載具進行行動支付?對此,中油解釋,會禁止民眾用手機,其實防範的是「打電話」,因為手機在通話過程中,會有微波造成靜電產生,倘若空氣中的油氣濃度過高,產生火花就可能引發爆炸。

善終難 癌末安寧療護率連2年下降

病主法上路邁向第六年,簽署率仍低於百分之一,而安寧緩和資源被詬病不足,據衛福部統計,癌症患者死前一年接受安寧療護比率,連...

北海岸昨致災暴雨「無預報的訊號」 賈新興:下周3縣市恐較大雨勢

昨天北海岸出現持續性的致災性暴雨,造成金山等地區多處積淹水嚴重災情,現更傳出2死意外。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

今回溫、南部午後防大雨 下周一再變天恐影響到國慶日

昨天陽明山區和北海岸下起暴雨,尤其北海岸出現嚴重積淹水災情。天氣風險公司天氣分析師歐宗學今天表示,山陀兒颱風帶來的直接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