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減碳日月光另提改善方法 環境部:相關意見補充後續審
因應國際2050淨零碳排,將促進森林增匯生長產生的碳匯轉換為減量額為各國採用做法之一,然而國內林業相關減量方法目前仍僅有造林與植林等碳匯專案一項。環境部今天召開「低蓄積林增匯專案活動」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第一次專案小組審查會議,該專案也是首次由企業日月光提出,因委員認為與農業部4月所提出的「森林經營碳匯專案活動」內容重疊性高,相關細部討論保留下次會議續審。
日月光投資控股公司與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自2022年與「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合作,透過改善既有荒廢經營管理低蓄積林的方式增加森林碳匯以取得減量額度,待此一方法學通過後,讓其他企業在經營森林減緩氣候變遷的同時也能取得减量額度,「低蓄積林增匯專案活動」也是企業首度提出國內既有林地經營自願减量方法學。
會議主持人、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指出,企業提出增匯的方法學是拋磚引玉,讓其他企業也能參考採納,然而提案單位若要採用自己所提的方法學,同樣也要經過申請的流程。
本次「低蓄積林增匯專案活動」審查會議審查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所提「日月光汐止拱北段低生長林增匯專案計畫」,專案總減量約3054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本專案範圍共計19.96公頃,根據本專案減量計算,專案實施期程為20年,除了第1年伐木損失的90.6tCO2e,專案淨移除量約3772tCO2e,扣除每年基線淨移除量32.9tCO2e,最終專案活動人為淨移除量預計為3054tCO2e,即平均每年可移除153tCO2e。
該專案委辦學者、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表示,林木低生長量情形下可以配合局部林相整理進行下層疏伐,並逐步導入固碳量大的樹種來增加碳匯儲存量,日月光專案的方法學則強調避免商業性伐採作業降低衝擊林地並維護棲地生態,而農業部今年4月提送的「加強森林經管碳匯專案活動」,其內容透過集約森林經營伐採林木,配合林木更新生長達到增匯目的,較適用於人工林集約作業的森林經管方式,雖有委員建議兩方法學可以整併,但建議兩種減量方法學並存,以供不同經營模式選用。
邱祈榮說,農業部專案和日月光的專案無論在方法學的碳量變化計算,以及實務作業方面均有相當大的差異,為求更精準表達適用範圍,本次「低生長林增匯專案」方法學建議更名為「低蓄積林增匯專案活動」。
會議結論,審議委員同意將「低生長林增匯專案」方法學更名為「低蓄積林增匯專案活動」,至於兩專案重疊性與經營管理等意見待提案單位補充後,下次將再召開審查會議討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