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冷眼集/交通違規執法政策反覆 道安改革三輸
交通部為解決「行人地獄」問題,去年推動各項修法,想透過執法達到成效,然而去年交通違規舉發未結案率高於過往平均,這些罰單背後,究竟是道路工程設計不佳導致駕駛挨罰,抑或駕駛行為不良?既無明確答案,又不見明顯改善,現在連罰鍰也收不到,政府道安改革淪為「三輸」。
去年六月交通違規記點新制上路,放寬民眾檢舉及記點項目,之後政策反反覆覆,今年又限縮民眾檢舉項目,若從去年交通違規舉發未結案比率高達百分之十四點三,遠高於近五年平均未結案率分析,顯示民眾對政策反覆的無所適從,不僅難以讓個人與政府仔細檢討問題,也達不到執法目的。
首先從道路工程設計端來看,禁止臨時停車處所停車的未結案數名列前茅,可見民眾對於道路工程設計是否合宜,存在疑慮,或者根本沒有適合臨時上下客、貨的空間,導致駕駛被舉發後,認為道路環境設計不佳,因而申訴、不願繳罰鍰。
交通部去年要求各縣市政府,於今年六月前盤點臨停黃線或停車格,卻有八縣市盤點僅個位數需求,四縣市盤點後為「零」需求,縣市政府的需求與民眾及職業駕駛的需求,宛如在平行時空,又怎能透過道路工程,改善交通問題?
此外,若加強執法後,駕駛無法藉此了解自己的駕駛行為哪裡出問題,自然無法藉由這張罰單,改變或重新訓練自我的駕駛行為,又怎能透過交通違規舉發,讓道路變得更安全?
換言之,違規舉發後,政府無法從數據中分析道路工程的問題,也無法讓需要回訓的駕駛,經由制度重新回到交通環境中,如今連罰鍰也收不到,道安改革可說是「三輸」。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提到,要擺脫「行人地獄」的惡名,看來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