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是詐騙!國稅局2月寄發補稅單 民眾記得補繳以免挨罰

環境部公告15空汙樹種 中市環保局:應有實證研究再推

都會區綠樹、植栽難得,環境部公告避種15樹種恐致空汙,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說,應有實證研究與學術界共識再推動。圖/中市府提供
都會區綠樹、植栽難得,環境部公告避種15樹種恐致空汙,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說,應有實證研究與學術界共識再推動。圖/中市府提供

環境部近日公告15種樹種恐衍生臭氧,除常見的楓香、烏心石、水黃皮等,還有林業署獎勵造林樹種台灣肖楠。台南市環保局去年率先公告,空品區不補助種植高臭氧潛勢樹種。不過,台中市環保局表示,地球暖化導致臭氧問題加劇,種樹是普世公認對抗溫室氣體的最佳方法,相關建議應有實證研究,並取得學術界共識。

台南市環保局從去年起公告9種樹種,在空氣品質淨化區內,不補助種植具有相對較高排放異戊二烯的植物,包含垂榕、印度橡膠樹、麵包樹、楓香、水黃皮、印度黃檀、白千層、蓮霧、芒果等。

台南市環保局表示,去年公告不補助這9類樹種,因為環境部對此議題召開多次研討會,根據研討會內容與中外學者文獻研究,率先對外公告,希望未來公園綠地、行道樹,少種這些高臭氧潛勢樹種。

台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說,臭氧生成原因複雜,主要是工廠、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具有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等前驅物質,在太陽光照射下光反應產生,地球暖化氣溫上升,臭氧問題就會越嚴重,種樹是普遍公認對抗溫室氣體、讓地球降溫的方法,也可減少臭氧生成速度。

他認為,環境部公告易衍生臭氧的樹種,應有更多實證研究,而且要取得學術界共識;例如樹種的降溫效果、揮發性有機物導致臭氧生成的數量等,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陳宏益說,要減少臭氧生成,應該加強管控移動汙染源,因為汽機車燃燒石油釋放的物質,包含氮氧化物、未燃燒完全的有機性揮發物,這都是臭氧生成的前驅物質,推動大眾運輸系統,才是減少臭氧與空汙的關鍵。

台中市建設局表示,中市行道樹最多為樟樹、小葉欖仁、台灣欒樹、黑板樹等,共計6萬2860棵,楓香、烏心石、水黃皮、台灣肖楠等共計1萬9122棵;新植樹木以耐空汙、樹形優良為主,例如杜英、台灣欒樹、大花紫薇等,沿海地區種植白水木、黃槿、欖仁等耐鹽抗風樹種。

台中市 台南 環保局長

延伸閱讀

環境部公告避種15種「空汙」樹 民間炸鍋

公告15種「空汙」樹種惹議 環境部:未禁止種植、近期將開會研議

逆轉!台電中火起火重罰500萬遭最高行撤銷 中市府:依判決重為處分

台電中火「起火空汙」罰500萬遭撤銷 最高行:中市環保局裁量怠惰

相關新聞

15縣市有感搖晃!花蓮19:55發生規模4.9極淺層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發布第028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花蓮今晚間7時55分發生規模4.9地震,震央位於花蓮鳳林鎮,地震深度10.2公...

台灣東南部海域16:11規模4.7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發布第114027號地震報告,台灣東南部海域今下午4時11分,發生規模4.7地震,地震深度18.1公里。各地最...

曾說「生活給我一拳」…江坤俊突宣布最後門診日 未來新動向曝光

已婚外科名醫江坤俊,去(2024)年7月爆出與護理師的桃色風波,以及性騷節目搭擋鄭凱云,當時他與妻子都出面發表聲明,全面否認相關指控,並宣布退出節目主持工作。事隔7個月,他於昨(21)日宣布3月中旬將離開任職的醫院,並轉往另一家醫院繼續執業。

嘉義強震「金財神大樓」牆壁龜裂 全聯玻璃窗全震碎、貨架倒一排

嘉義大埔今天凌晨發生6.4地震,是近50年來規模最大一次,在地人驚嚇一晚不敢睡覺,有學者呼籲未來可能餘震不斷,需要提高警覺。臉書粉專「綠豆嘉義人」也持續分享嘉義和台南地區的災情,其中,嘉義市金財神大樓剛補好的牆出現大片龜裂,以及民權路上的全聯玻璃被震破,畫面相當震驚。

嘉義6.4強震「白色地光狂冒」…異象畫面曝光 阿里山監視器全都錄

嘉義大埔今(21日)凌晨0時17分發生規模6.4強震,地震深度9.7公里,屬極淺層地震,中南部出現許多嚴重災情。同一時間,有人發現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監視器,拍到6.4地震當下,鏡頭被震到不停搖晃,數秒後嘉義各地竟此起彼落冒出多次白光,接著還發生區域規模斷電。

9縣市發低溫特報「溫度下探10度」影響持續到明上午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中央氣象署今天下午4時31分針對9縣市發布低溫特報,影響時間到明天上午,包含新北市、新竹縣、苗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