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童常發脾氣被誤會情緒障礙 醫:發展篩檢才揪出問題
台灣面臨少子化的衝擊,每個孩子都是寶,生得少更要照顧得好。衛福部國健署今年7月1日起上路兒童發展篩檢新服務,提供7歲以下孩童6次的篩檢服務,已提早發現孩童發展狀況,及早治療。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3歲前是兒童的黃金療癒期,透過幼兒專責醫師針對兒童「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社會發展」4面向篩檢,即時監測兒童的發展問題。
3歲的黃小妹因為情緒問題被家長帶到醫院就醫。馬偕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陳慧如表示,家長說黃小妹都不理人,還常常哭鬧、發脾氣而讓家長束手無策,懷疑是情緒發障礙,因此被帶來門診就醫。
不過,經過新的兒童篩檢發展量表評估後,黃小妹並非情緒發展問題。陳慧如指出,黃小妹語言認知、社會發展都沒有問題,但粗大動作、精細動作有問題,經過神經學檢查後發現,是先天性的神經發展障礙,導致肌肉張力較低。
因此,陳慧如向家長確認,黃小妹是否在學校因為動作慢常被老師提醒,以及是否常常在做動作時會鬧脾氣、哭泣等情緒問題,家長表示確實有相關情形。本來以為是情緒問題,但經過篩檢評估量表評估後,發現其實是動作發展問題,篩檢量表就是為了給臨床有好的工具,了解孩子們的狀況。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倪衍玄表示,台灣面臨少子化、高齡化,對小兒科醫師來說,生得少所以每個都要好,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希望每個小孩出生後,都有專責醫師照顧,做早期篩檢,了解所有的問題,若及早發現問題也能夠即時給予治療。
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協調管理中心計畫主持人邱弘毅表示,兒童專責醫師制度已佈建在全台22縣市,從懷孕第一天到7歲,透過周產期醫療照護到早療篩檢層層把關,讓每個小朋友都不被漏接,讓每個小朋友健康平安長大。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長林宇旋表示,自113年7月1日起,全面針對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分別為6至10個月、10個月至1歲6個月、1歲6個月至2歲、2至3歲、3至5歲、5至未滿7歲兒童,每階段各接受1次政府補助的篩檢服務,亦可配合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執行。
邱泰源則說,兒童3歲前是黃金療癒期,113年7月1日起,未滿7歲兒童加碼兒童篩檢服務,幼兒專責醫師將針對兒童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社會發展4面向篩檢,有發展問題除了篩檢外,後續服務也很重要,有疑似發展遲緩問題,透過衛教、追蹤、轉介評估中心進行評估診斷,總共補助85家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更擴大10家兒童發展聯評重點中心,提高發展量能讓需要的孩子在健康照護與家庭長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