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年終運勢大掃除!快丟辦公桌雜物 電腦螢幕放「這位置」運勢大開

情牽王柏傑3年爆分手!謝欣穎突發聲「你有什麼我值得去愛」疑洩心境

橫店漂泊12年 演員沈凱「1分鐘」爆紅夢一場

花蓮大震後玉山位移變矮了! 玉管處:5.2公分仍在誤差內

玉山主峰是台灣最高峰,四面皆是碎石陡坡、陡壁危崖,花蓮7.2級大地震後竟然變矮了5.2公分。圖/玉山國家公園提供
玉山主峰是台灣最高峰,四面皆是碎石陡坡、陡壁危崖,花蓮7.2級大地震後竟然變矮了5.2公分。圖/玉山國家公園提供

花蓮7.2級大地震後,不少民眾好奇玉山主峰是否出現高度上的變化?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上午表示,經過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最近一次的精準量測,玉山主峰正高海拔仍為3952.433公尺,但與去年11月的測量降低了5.2公分、與去年5月相較則降低了1.7公分。

玉管處指出,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每年5月跟11月都會上山測量,2024年最新測量時間為5月8日,與去年11月測量降低5.2公分、與去年5月相較則矮了1.7公分;依照10年來為玉山量身高的數值來看,高低變化並不大,都在測量誤差內,顯示並無顯著變化,為求更精準,測繪中心表示短時間內會採用不同的測量技術再量一次。

玉山國家公園指出,玉山主峰向來是台灣精神的表徵,近年來登玉山相當盛行,每年國內外有超過50萬人申請登山入園,但受到全島地處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聚合的地帶影響,每年仍以8公分的速率沿西北西方向移動,花蓮7.2級大地震後,山友關切玉山主峰是否有漸漸長高的趨勢。

副處長邦卡兒.海放南說,造山運動,還有測量技術更精準,這些都會讓玉山身高出現變化,玉山處於中央山脈最高峰,會造成變矮的原因無法說明,然而山脈大多為破碎地形,歷來觀察大地震後雖會有位移,但也容易造成山體的崩落,雖有5.2公分的落差,但還都在合理誤差範圍內,請國人不用擔心。

依照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資訊指出,經分析地震前後45小時,花蓮震央附近基準站位移的量級,發現最大抬升量為花蓮站(HUAL)約45.1公分、水平位移量約8.1公分,因而5月間以幾何高變化量監測玉山高度變化情形,測到的高度均為3952公尺上下,也是目前技術所及所能得到的最精準結果。

玉山主峰是台灣最高峰,四面皆是碎石陡坡、陡壁危崖,花蓮7.2級大地震後竟然變矮了5.2公分。圖/玉山國家公園提供
玉山主峰是台灣最高峰,四面皆是碎石陡坡、陡壁危崖,花蓮7.2級大地震後竟然變矮了5.2公分。圖/玉山國家公園提供
玉山主峰是台灣最高峰,四面皆是碎石陡坡、陡壁危崖,花蓮7.2級大地震後竟然變矮了5.2公分。圖/玉山國家公園提供
玉山主峰是台灣最高峰,四面皆是碎石陡坡、陡壁危崖,花蓮7.2級大地震後竟然變矮了5.2公分。圖/玉山國家公園提供

地震 玉山主峰 花蓮

延伸閱讀

男曾涉花蓮市代會主席洗錢案 又與弟弟另案被逮

彰化縣動員人力包兩萬顆粽 萬「粽」一心送愛到花蓮

花蓮沙脆口感大西瓜、古早味醃芭樂 超商買得到

地震後玉山變矮了 TVBS記者首攻頂拚到雙腳見血

相關新聞

嘉義強震「金財神大樓」牆壁龜裂 全聯玻璃窗全震碎、貨架倒一排

嘉義大埔今天凌晨發生6.4地震,是近50年來規模最大一次,在地人驚嚇一晚不敢睡覺,有學者呼籲未來可能餘震不斷,需要提高警覺。臉書粉專「綠豆嘉義人」也持續分享嘉義和台南地區的災情,其中,嘉義市金財神大樓剛補好的牆出現大片龜裂,以及民權路上的全聯玻璃被震破,畫面相當震驚。

嘉義6.4強震「白色地光狂冒」…異象畫面曝光 阿里山監視器全都錄

嘉義大埔今(21日)凌晨0時17分發生規模6.4強震,地震深度9.7公里,屬極淺層地震,中南部出現許多嚴重災情。同一時間,有人發現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監視器,拍到6.4地震當下,鏡頭被震到不停搖晃,數秒後嘉義各地竟此起彼落冒出多次白光,接著還發生區域規模斷電。

9縣市發低溫特報「溫度下探10度」影響持續到明上午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中央氣象署今天下午4時31分針對9縣市發布低溫特報,影響時間到明天上午,包含新北市、新竹縣、苗栗...

長照機構AI幫手 減少住民死亡

長輩夜間離床或呼吸出現異常,系統會立即發出警示;飲食、沐浴、生理監測數據也翔實記錄,家屬可上網隨時掌控。老年人口眾多,加...

年前挑戰首波寒流!除夕恐破過去8年最低溫紀錄 最冷時段曝光

不到10天就要過年了,氣象專家指出,今(19日)大陸冷氣團持續減弱,直到下周日(26日)晚間開始強冷空氣南下,預期影響到小年夜、除夕、初一(27-29日),目前來看強度有機會達到強烈大陸冷氣團等級,是否達寒流待觀察,但出現10度以下低溫機會高。

地牛翻身!花蓮規模4.3地震 最大震度4級

地牛翻身!上午10時28分花蓮發生規模4.3地震,最大震度花蓮4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