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族新寵!鷹嘴豆怎麼吃、一天吃多少?營養師:1類人食用要特別注意
鷹嘴豆有「長壽豆」的美名,這個飄洋過海來的食物,一直與健康畫上等號,近期還成為健身新寵。攤開鷹嘴豆的底細,營養師打趣形容,它在台灣其實有「兄弟姊妹」。不過,坊間不少說法凸顯其仍未被仔細認識,這個實則為澱粉的食物,能不能打敗黃豆,各有看法;要促進健康,提升健身成效,又要如何聰明吃?
據衛福部國健署專文指出,鷹嘴豆因外形如鷹嘴般獲名,鷹嘴豆為歐洲國家常見食物,源自亞洲西部,並主要分布於地中海沿岸、亞洲、美洲等地區,目前印度、巴基斯坦為最大宗栽種國家。
鷹嘴豆主要分為兩種品種,包括圓形體型較大的卡布里(Kabuli)、深色體型較小不規則形的迪西(Desi);而卡布里品種的口感、外型與蓮子相似,在台灣又有雪蓮子之稱。
至於延伸出的知名美食鷹嘴豆泥來自何國,目前僅知來自中東與地中海地區,但史學家、美食家對其起源,仍尚無定論。
鷹嘴豆是富含高蛋白質的澱粉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委員、營養師吳芃彧指出,在台灣的飲食分類標準來說,鷹嘴豆泥雖富含蛋白質,相比其他澱粉如白飯、紅豆與綠豆等,蛋白質更是高出不少,但仍歸屬於「全穀雜糧」類。
她說,若是茹素民眾,除了攝取黃豆、黑豆與毛豆,因市面上黃豆及其相關製品多,又以油炸食品為多,如油豆腐、花干等,但鷹嘴豆因易與原型食物搭配食用,確實是理想蛋白質來源。
坊間有一說指鷹嘴豆等同雪蓮子。她說,就營養師來看,食物類別屬同一類型,不過深究細微物質,不盡相同;但這些不同,實則可予以忽略,就像日本山藥、台灣山藥,淺顯易懂的形容就是可設想為「兄弟姊妹」。
鷹嘴豆近年成健身新寵,「食」尚新風潮吹進台灣。吳芃彧說,健身族有攝取高蛋白質的需求,又有一定澱粉含量,吃了較有飽足感,加上是天然食物,因此受部分民眾歡迎。
不過,她提醒,對患有慢性腎病民眾來說,因攝取蛋白質要小心拿捏份量;若要精細計算,建議要將高蛋白質的鷹嘴豆,直接視同蛋白質,不是不能吃,而是要謹慎。
如何聰明吃鷹嘴豆,發揮營養效果?吳芃彧說,以正餐來說,中餐可吃鷹嘴豆泥烤餅,加上肉片、蔬菜;或是鷹嘴豆泥取代沙拉醬料,突破在全麥雜糧吐司,加上豆漿、雞蛋,兼顧攝取蛋白質與澱粉。
鷹嘴「豆泥」斟酌攝取
「鷹嘴豆就是蛋白質很高的碳水化合物。」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表示,鷹嘴豆優勢在於蛋白質高、纖維高,每100公克(乾重)有19克蛋白質、61克碳水化合物,也有一定飽足感,因此有助控制食量,對排便也有助益。
他提醒,鷹嘴豆雖是好食物,但不少人會在把鷹嘴巴丟進雞湯烹飪,最後又搭配白飯食用,以致澱粉攝取過多,建議若要以此方式烹煮,白米飯就要少吃。
此外,不少人製成的鷹嘴豆泥,為顧及口感滑順,豆泥常伴有沙拉等高油脂食品,除非予以避免,否則不建議多吃;就像單吃馬鈴薯沒問題,但馬鈴薯泥卻常伴隨沙拉,就要斟酌攝取。
國健署提醒,鷹嘴豆具有一定澱粉量,蛋白質含量僅有黃豆一半。若以鷹嘴豆為主要蛋白質來源,可能相對黃豆會攝取更多澱粉,因此鷹嘴豆與綠豆、紅豆等歸屬全穀雜糧食物,不建議鷹嘴豆取代黃豆類食物。
(本文出自2024.05.25《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