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後疫情時代「不是每天旅客都很多」 高雄國際機場設櫃業者吐心聲

疫情結束後觀光業逐漸復甦,旅行社業者說,疫情後南部出國觀光復甦程度約5成,主要原因就是高雄國際機場量能不足、航線恢復慢,在機場內設櫃的業者說,目前來客數雖有成長,但「不是每天旅客都很多」,希望能增加更多航線、航點,帶入更多旅客,恢復當初榮景。
高雄國際機場興建於日本時期,光復初期被政府接收作為空軍訓練基地,直到1965年由民航局接管,成立高雄航空站並加以擴建,開辦國內民航客、貨運輸業務,1969年4月開辦國際貨運業務,同年7月1日正式升格為「高雄國際航空站」,1972年10月開辦國際客運業務,隨著兩岸直航開放,2007年開放春節包機、2008年底定期航線正式營運,目前可直飛武漢、廈門、福州、南京。
高雄國際航空站副主任洪健男說,高雄機場1998年6月起曾由長榮航空飛過美國洛杉磯航線,後因市場需求不足載客率不佳而停航;目前高雄國際機場以航程5小時以內的亞洲城市為主要航點,屬於區域型國際機場機場。
在高雄國際機場設櫃的業者說,高雄國際機場因為在高雄小港區,又被稱為小港機場,是南台灣主要的聯外國際機場,疫情前往來的旅客很多,有些人在機場購買保險、租車,也有人會購買茶葉、甜點當伴手禮,或在餐廳用餐、咖啡店休息,業者的生意都很好,但疫情期間缺乏旅客,業績腰斬甚至更慘。
該業者說,疫情期間因為沒有航班帶來旅客,「有時坐一整天櫃台,都沒有客戶上門」,看著機場服務台都沒人去詢問,服務員還是要打扮整齊、坐在位置上,「讓人看了心情覺得很煎熬」,好不容易度過疫情,現在生意比起疫情好很多,今年遇到旅客多的日子,營業額是去年同期的2倍甚至3倍。
高雄國際機場另一業者說,小港機場的運量逐漸復甦,現在來的外國客人多半以東北亞、東南亞為主,平時來客數量不多,但在外國的特殊節日,像是浴佛節,就會增加很多外國觀光客,當天的生意會比較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