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高雄國際機場盛況回不去?民眾指「航班少的可憐」 市府:積極爭取

高雄國際機場疫後航點無法恢復以往盛況,儘管運量有復甦,民眾仍覺得「航班少的可憐」。議員質疑,小港機場身為國際機場,航班、航點卻過少,影響高雄發展演唱會經濟效益,國外歌迷無法直達高雄,無法擴大觀光價值;議員也指出,日本熊本市身為高雄的姐妹市,疫情前在小港機場每月有3班直航班機,疫情後卻未恢復。
市長陳其邁表示,目前高雄小港機場班次與疫情前相比,總數已無明顯差異,但國外航點需要考量對方國家疫情恢復情形,例如姐妹市熊本市機場、東京機場都因當地地勤量能不足,當地機場作業無法負擔新增航班,才導致高雄端無法開設站點,高市府已持續向熊本爭取,也會向東北亞、東南亞國家爭取增加航班。
高雄國際機場被定位為南部地區「區域性國際機場」,主要航點為亞洲城市,屬於航程4至5小時航程範圍的區域機場,2015年起超越台北松山機場為全國旅客人數第二大機場,僅次於臺灣桃園國際機場,2019年達到史上最高在國際載客量,超過600萬人次,但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起國際航班數與進出旅客數大幅下降,降為全國旅客人數第三大機場。
高雄航空站表示,全球疫情趨緩後,高雄國際機場的運量逐漸恢復,今年1至4月累計旅客量182萬5304人次,回復到2019年同期約75%,疫情後至今年年夏季,航點復飛有17處,新增航點有3處,航班增加由每周97班增加為每周300班,增幅達210%。
儘管高雄國際機場運量復甦,但民眾仍覺得「機場航班少的可憐」,希望能趕快升級。議員蔡武宏說,疫情解封後,桃園機場目前已有93航點、每周2105航班,反觀高雄小港機場僅有25航點、每週300航班,差距天壤之別,許多南部鄉親出國都要搭高鐵北上或轉機,非常不方便,市府應與中央努力拓展航運。
議員陳美雅表示,小港機場身為國際機場,航班、航點卻過少,原因包括機場實施宵禁、腹地不大等,不但讓南部人出國不便,更影響高雄發展演唱會經濟效益,國外歌迷無法直達高雄,就無法擴大觀光價值。
議員黃香菽說,日本熊本市身為高雄的姐妹市,同樣是台積電設廠地點,疫情前在小港機場每月有3班直航班機,疫情後卻未恢復。
高雄航空站副站長洪健男說,各航空公司會評估旅客需求量與商機,向民航局提出復航申請,疫情前有直航熊本的航空業者是中華航空,對方並未提出申請。
高市觀光局高閔琳表示,已積極與航空公司聯繫爭取,確定下半年會再增加航班;配合一日生活圈,觀光局會促進業界合作,讓搭高鐵來高雄的旅客能有更多旅宿優惠,讓高雄的優惠變多;針對演唱會也祭出市政府等級的優惠,整合景區、商圈、場館,「只要你拿門票來,就有優惠」。
交通部次長林國顯表示,目前880億機場改建計畫,二階段打造全新國內、國際航廈,屆時能容納1650萬人次進出機場,吸引更多轉機民眾,各航空公司看到商機也會陸續新增航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