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意見不同就冠上「XX同路人」 陳水扁也看不下去了

蔣萬安拋倒閣 國民黨內人士揭高層1考量嘆:永遠都輸家

缺藥平台遭諷淪公告欄 專家籲成立「專責缺藥辦公室」

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認為,應該要有專責實體辦公室、專人處理缺藥議題或協調廠商處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認為,應該要有專責實體辦公室、專人處理缺藥議題或協調廠商處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藥品短缺已是全世界皆會面臨的議題,為強化我國藥品穩定供應機制,衛福部成立跨部門「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表示,許多藥師上平台登記,卻沒有得到即時回覆,往往覺得不如去找藥比較快,而「處理中心」是虛擬的,應該要有專責的實體辦公室、專人處理缺藥議題或協調廠商處置,食藥署健保署都不能置身事外。

西藥供應資訊平台,是由其他民間團體協助食藥署管理,針對廠商、醫院等缺藥問題,接受通報及處理,也就是所謂的「缺藥通報平台」,沈采穎說,缺藥平台感覺只是「公告」,並沒有做出相應的措施,針對缺藥的「三大目標」:解決、緩解和預防,現在連解決都沒有。

沈采穎指出,近期如白內障眼藥水「柯寧優尼」、降血糖藥「愛妥蜜」、眼藥水「止膿敏」及「愛特淚」等,都已經缺了2至3個月以上。

沈采穎說,很多藥師反應,通報後卻沒有回應,前陣子止咳甘草糖漿同樣缺貨,她通報後果然又沒有下文,導致不少藥師認為,與其花時間到平台登記,不如去靠自己調藥;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是虛擬的存在,應該要成立實體「辦公室」,並以專人處理缺藥以及協調廠商調貨,至少6個人,就能有實質幫助,否則人員要同時監管食安和藥安,難以因應。

「永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勒令停廠後爆發國內醫療院所輸液危機,沈采穎表示,永豐案早在三月就已得知,但食藥署並沒有警覺心,若三月就馬上啟動對應的處理機制,不會像現在火燒屁股才來調度。而缺藥議題健保署也有責任,人民繳納健保費,希望有充足的用藥,但健保署卻像在旁看戲,健保署應該要做的是把違約廠商剔除。

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表示,缺藥問題有時候來得猝不及防,但缺藥平台要解決的是藥品分配不均,造成分配不均的關鍵點在藥廠與醫院之間的合約,但兩者間的合約屬市場機制,公權力難介入,如果有機會打破該供貨的模式,才有機會改善目前第一線面臨到的缺藥課題。

食藥署委託藥師公會全聯會,透過監測各藥品中盤商供應情形,當有缺藥之虞時向食藥署回報,希望作為缺藥危機的預警系統,沈采穎認為,這就像把錢從左手交到右手,花錢委託民間建置平台,全台灣有30幾家,卻只監測8家物流,示警效果沒有很好。

沈采穎強調,應該要監測原廠、進口商的貨況,否則等物流通報沒有貨,時間都落差1個月以上,甚至等到醫院缺藥時,基層往往都已經缺3至4個月;王明媛則表示,公會能扮演的還是輔導社區藥局,提供可查詢的藥品貨源,但目前比較多小規模的藥局遇到的問題,在於可能達不到藥廠出貨的價格門檻,藥局間結盟才更有機會達到門檻。

健保署 沈采穎 食藥署

延伸閱讀

解放軍環台軍演全球關注 基層藥師憂「最糟糕」情況

誤會一場?國民黨轟幫永豐銷庫存 食藥署澄清在做這件事

永豐輸液每月產量達196萬瓶 食藥署估斷貨缺口恐至10月

止痛注射劑發現不純物 食藥署回收逾3.3萬安瓶

相關新聞

輪班間隔短 客運違規率升至近4成

汽車客運業疲勞駕駛釀禍時有所聞,據勞動部最新公布二○二四年專案勞檢,發現汽車客運業處分率從二○二三年的百分之卅一點四,升...

監所醫療費缺口 擬挪罕病預備金

矯正機關收容人增加,許多受刑人為長刑期或高齡者,造成醫療需求增加。健保總額歷年編列用於監所醫療預算未大幅成長,去年產生二...

近5年嬰幼兒受虐增 逾8成父母下手

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但嬰幼兒受虐比率卻逐年升高,衛福部保護司最新統計顯示,平均每年接受二千名嬰幼兒受虐通報,超過九成三為...

對等關稅恐使癌症用藥漲價?病團籲加碼癌症新藥基金

美國總統川普預告,下一波對等關稅將對藥品開徵。此舉恐釀成國際新藥漲價,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表示,因應癌症藥品漲價,衛福部嚴...

協和四接曝能源軍事風險 環團籲納軍事、爆炸模擬評估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提出「對等關稅」政策,台灣政府宣布將擴大對美採購,包括液化天然氣在內,以降低雙邊貿易逆差。不過,公民團體...

噪音眩影 彭啓明:不支持陸域風電

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綠能,陸域風機也愈設愈多,隨之而來的低頻噪音、振動、眩影也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部長彭啓明昨表態,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