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藥平台遭諷淪公告欄 專家籲成立「專責缺藥辦公室」

藥品短缺已是全世界皆會面臨的議題,為強化我國藥品穩定供應機制,衛福部成立跨部門「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表示,許多藥師上平台登記,卻沒有得到即時回覆,往往覺得不如去找藥比較快,而「處理中心」是虛擬的,應該要有專責的實體辦公室、專人處理缺藥議題或協調廠商處置,食藥署和健保署都不能置身事外。
西藥供應資訊平台,是由其他民間團體協助食藥署管理,針對廠商、醫院等缺藥問題,接受通報及處理,也就是所謂的「缺藥通報平台」,沈采穎說,缺藥平台感覺只是「公告」,並沒有做出相應的措施,針對缺藥的「三大目標」:解決、緩解和預防,現在連解決都沒有。
沈采穎指出,近期如白內障眼藥水「柯寧優尼」、降血糖藥「愛妥蜜」、眼藥水「止膿敏」及「愛特淚」等,都已經缺了2至3個月以上。
沈采穎說,很多藥師反應,通報後卻沒有回應,前陣子止咳甘草糖漿同樣缺貨,她通報後果然又沒有下文,導致不少藥師認為,與其花時間到平台登記,不如去靠自己調藥;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是虛擬的存在,應該要成立實體「辦公室」,並以專人處理缺藥以及協調廠商調貨,至少6個人,就能有實質幫助,否則人員要同時監管食安和藥安,難以因應。
「永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勒令停廠後爆發國內醫療院所輸液危機,沈采穎表示,永豐案早在三月就已得知,但食藥署並沒有警覺心,若三月就馬上啟動對應的處理機制,不會像現在火燒屁股才來調度。而缺藥議題健保署也有責任,人民繳納健保費,希望有充足的用藥,但健保署卻像在旁看戲,健保署應該要做的是把違約廠商剔除。
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表示,缺藥問題有時候來得猝不及防,但缺藥平台要解決的是藥品分配不均,造成分配不均的關鍵點在藥廠與醫院之間的合約,但兩者間的合約屬市場機制,公權力難介入,如果有機會打破該供貨的模式,才有機會改善目前第一線面臨到的缺藥課題。
食藥署委託藥師公會全聯會,透過監測各藥品中盤商供應情形,當有缺藥之虞時向食藥署回報,希望作為缺藥危機的預警系統,沈采穎認為,這就像把錢從左手交到右手,花錢委託民間建置平台,全台灣有30幾家,卻只監測8家物流,示警效果沒有很好。
沈采穎強調,應該要監測原廠、進口商的貨況,否則等物流通報沒有貨,時間都落差1個月以上,甚至等到醫院缺藥時,基層往往都已經缺3至4個月;王明媛則表示,公會能扮演的還是輔導社區藥局,提供可查詢的藥品貨源,但目前比較多小規模的藥局遇到的問題,在於可能達不到藥廠出貨的價格門檻,藥局間結盟才更有機會達到門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