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捐左支右絀、癌篩卡關 國健署爭取31億公務預算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明年癌篩服務編列61.5億元,扣除掉菸捐來源,仍不足31億元,因此,首度向行政院爭取公務預算,用來支應癌症篩檢服務。本報資料照片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明年癌篩服務編列61.5億元,扣除掉菸捐來源,仍不足31億元,因此,首度向行政院爭取公務預算,用來支應癌症篩檢服務。本報資料照片

準總統賴清德520就職,選前「健康台灣」政見中,「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為重中之重,但醫界直言「這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菸害防治主要財源為菸品健康捐,但菸捐收入逐年下降。國健署擬定最新國家癌症防治計畫,其中癌篩經費明顯不足,菸捐收益已不敷使用,為此,首度向行政院爭取明年度公務預算,金額達31億。

衛福部國健署2024至2030年第五期國家癌症防治計畫已獲得行政院核定,欲降低國人癌症風險,必須完成「擴大癌症篩檢服務」、「提升癌症診斷、治療服務品質及癌友與家屬生活品質」等項目,經費龐大。

菸捐為國健署成人癌症篩檢的主要來源,但菸捐逐年減少,112年菸捐275億,相比110年301億,減少26億,國健署所分配金額則從77億降至72億,而這筆預算用於癌症防治、菸害防制、罕病醫療,以112年為例,癌症篩檢費用僅27億元。

國健署菸害防制組長羅素英表示,菸捐收入減少,不排除與私菸、電子煙、加熱菸等新興菸品興起有關。推估未來5年,每年菸捐約270億元至280億元間,其中分配至癌防計畫經費已無法全額支付癌症防治費用。

國健署最新癌症防治防計畫顯示,2025年總經費需75億元,涵蓋癌症衛教、提升癌友生活品質、癌症篩檢、癌症治療研發、中西醫精準醫療及檳榔替代物開發等,但預估菸捐只能支付44億元。

隨著人口老化,癌篩人數增加,2030年則需96億,國健署內部評估,經費不足風險機率「可能」發生,在風險影響程度方面已到「嚴重」階段,若無其他財源挹注,後果不堪設想。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明年癌篩服務編列61.5億元,扣除掉菸捐來源,仍不足31億元,因此,首度向行政院爭取公務預算,用來支應癌症篩檢服務。

林莉茹表示,五大癌症篩檢開辦以來,使用率連年上升,加上人口老化,癌症篩檢人數持續增加;近期專家研擬放寬乳癌篩檢年齡限制,建議從45至70歲鬆綁至40歲至75歲,所需經費日益沉重。

高雄縣醫師公會前理事長王宏育則表示,要降低癌症死亡率,首要是開拓財源,而台灣民眾多不願意多付健保費用,政府其實大可以從連3年超收的所得稅著手,去年超收3800百億,若能分1成380億給國健署做前端預防保健,將癌症篩檢年齡下修,至少肺癌篩檢先下修到40歲,癌症死亡率定能下降許多。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國健署 死亡率 癌症治療

延伸閱讀

菸捐收入減少影響癌症防治 病團、立委籲速盤點編預算

30歲媽媽高鐵站哺乳 眾人反應令她感動

MAMAMOO玟星演唱會大跳「國民健康操」國健署說話了

公費癌篩直送公司 國健署加碼「主動追陽」促回診

相關新聞

長照機構AI幫手 減少住民死亡

長輩夜間離床或呼吸出現異常,系統會立即發出警示;飲食、沐浴、生理監測數據也翔實記錄,家屬可上網隨時掌控。老年人口眾多,加...

年前挑戰首波寒流!除夕恐破過去8年最低溫紀錄 最冷時段曝光

不到10天就要過年了,氣象專家指出,今(19日)大陸冷氣團持續減弱,直到下周日(26日)晚間開始強冷空氣南下,預期影響到小年夜、除夕、初一(27-29日),目前來看強度有機會達到強烈大陸冷氣團等級,是否達寒流待觀察,但出現10度以下低溫機會高。

地牛翻身!花蓮規模4.3地震 最大震度4級

地牛翻身!上午10時28分花蓮發生規模4.3地震,最大震度花蓮4級。

衛福部研議 助產所不接生也能開業

於婦產科產檢、生產已是現今產婦主流的選擇,過去常見的助產士漸漸消失,全台近十年新發證助產師總計三三五人、助產士十四人,據...

台中春節疏運計畫出爐!台61、台74線塞車時段曝光

今年春節連假長達9天,公路局公布春節連續假期交通疏運計畫從1月24日下午至2月3日上午,預估1月24日(周五)下午,台6...

免疫輔助 翻轉早期三陰性乳癌

在荷爾蒙陽性、HER2陽性等早期乳癌用藥陸續獲得健保給付後,三陰性乳癌成為目前早期乳癌健保給付治療的最後一塊拼圖,經侯明鋒等多名乳癌權威專家請命及病友團體懇請下,健保署擬接軌國際,將給付早期三陰性乳癌術前與術後輔助免疫藥物治療,大幅減輕病友沉重經濟壓力,也讓賴總統「二○三○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健康目標,往前跨一大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