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金秀賢撐不住?經紀公司急求見金賽綸媽媽:有些內容她可能不清楚

不放過同盟?南韓被列「敏感國家」與台灣同級別 竟是拜登下台前決定

兒在國外…「一代大俠」張振寰離世無家屬出面 初步相驗結果曝光

仍有遺骸!太魯閣事故家屬2、3月重回現場 又發現11名罹難者遺骨、遺物

太魯閣事故家屬進入清水隧道內發現遺骸。圖/太魯閣的眼淚提供
太魯閣事故家屬進入清水隧道內發現遺骸。圖/太魯閣的眼淚提供

太魯閣事故已三周年,太魯閣事故家屬又在清水隧道發現11名罹難者遺骸與相關遺物,因此表達錯愕與悲痛。

太魯閣事故罹難者家屬團體「太魯閣的眼淚」今發聲明表示,去年交通部舉辦「推動安全改革專題研討會」活動時,在台鐵富岡機廠第八節車廂中發現了頭蓋骨,隨後又陸續發現了44塊遺骨及遺物,讓社會大眾譁然。然而,他們除了震驚,更擔心是否還有其他遺骸與遺物被留在清水隧道,因此,太魯閣的眼淚向台鐵提出再次搜索隧道的要求。

家屬在今年2月27、3月20日凌晨時分,與台鐵及花蓮地檢署一起進入清水隧道,竟然在軌道下陸續發現許多遺骸與遺物。因為事故當時急於搶通鐵路,不但沒有好好清查現場遺骸,也草率地將事故遺落的物品隨意堆放在隧道的角落裡。

經花蓮地檢署鑑識遺骸比對後確認,這些遺骸分別是當初11名罹難者的遺骸。

實在難以用言語形容他們內心的錯愕與悲痛,錯愕的是,這樣重大的事故,竟是以如此草率的態度處理後續;悲痛的是,想到摯愛家人的一部分就這樣被遺忘在暗無天日隧道裡將近三年。

他們感到相當無措,原以為摯愛的家人已完整好好安葬、入土為安。那些已蓋的棺、闔上的罈,如今該怎麼辦?我們無法想像這三年,那些破碎的遺骸在隧道中,很可能仍被不斷往來的火車呼嘯而過,彷彿事故天天重演,痛苦再次翻湧而上。

太魯閣的眼淚表示,明白太魯閣事故時的救援行動相當急迫、混亂。

也因此他們在沈痛裡呼籲,拜託、懇請讓一切傷痛止於此,透過這次事故的慘痛經驗,在未來當發生類似重大事故的時,要有明確的災後處理標準作業程序(SOP),明確規範處理事項、流程、負責機關等,中央要做所有檢調單位、運安會等機構間橫向溝通協調,系統性地處理。讓他們的痛不再發生,讓所有不幸的大體能完整回家,也讓家屬能完善地告別親愛的家人。

太魯閣的眼淚從事故後成立以來,不斷奔走、督促、期待政府部門在鐵道安全、災後處理能更加進步,他們雖然是台鐵公司的外部監督委員會成員,但並非安全委員會成員,「我們的力量不大,但會一直努力下去,也希望社會大眾持續關注國家的鐵道安全。」

今年403花蓮強震時,在太魯閣事故後增設的落石警示系統發揮了作用,及時告警避免了列車出軌事故,讓家屬看到鐵路安全的微光,但他們表示不會就此打住,仍希望改善的幅度與進程能加速,讓每位台灣人都能真正擁有平安回家的路。

他們表示,「再痛,我們會帶著49位天使的遺愛繼續奮戰。」

太魯閣事故家屬進入清水隧道內發現遺骸。圖/太魯閣的眼淚提供
太魯閣事故家屬進入清水隧道內發現遺骸。圖/太魯閣的眼淚提供
太魯閣事故家屬進入清水隧道內發現遺骸。圖/太魯閣的眼淚提供
太魯閣事故家屬進入清水隧道內發現遺骸。圖/太魯閣的眼淚提供

太魯閣 花蓮強震

延伸閱讀

花蓮地震又一失聯?德籍教授天祥失蹤1個多月 警公布相片特徵

慈濟醫院AI助手會講「原語」 年長族人不再怕衛教

花蓮觀光受創重 縣府出招:主動走出去、不只太魯閣

餘震不斷中橫公路多處坍方落石 天祥至太魯閣午前暫停放行

相關新聞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台灣45%罕病家庭 不只1人罹病

罕病法立法至今廿五年,罕見疾病基金會昨公布首份「罕病病友生活狀況及需求普查」,罕病家庭除病友本身,三親等內有其他家人罹患...

畜牧司前司長遭彈劾 陳吉仲出聲力挺!稱雞蛋過剩是因「政治操作」

監察院今表示,農業部畜牧司前司長張經緯職掌雞蛋緊急調度相關計畫執行情形實際的管理及監督不當,包含專案進口雞蛋逾期數量達5...

台東規模5.7地震威力相當「0.18顆原子彈」氣象署:是獨立事件

地牛翻身,中央氣象署今天發布第114070號地震報告,台東今天下午1時9分發生規模5.7地震,震央位於臺灣東部海域,地震...

明起4天雷雨狂炸!周日低溫急凍僅10度 下周挑戰寒流

今天天氣穩定溫暖,但明天起受鋒面影響,一連4天全台各地都要注意陣雨或雷雨,周六還有強烈冷氣團接力,周日氣溫明顯轉冷,中央...

迎「多死社會」 台灣準備好了嗎

內政部統計,台灣已連續十四個月人口負成長,根據國發會資料,推估到二○三一年,台灣死亡人數(廿二萬人)是出生人數(十一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